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5年第8期

【前沿观察】霍山石斛生态化发展模式探究

发布:2025/08/04 17:14  作者:李晓雅 蒋苹 幸荣 胡金瑶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5年8月  阅读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这就要求各地必须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通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霍山石斛生长在大别山北麓,处于南北气候交汇处,是霍山县极具特色的产业,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传统发展模式不仅效益低下,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压力,如过度开采、不合理种植和种源破坏等问题,导致天然资源减少。而通过推动生态化发展模式,能够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确保霍山石斛产业的长远发展。同时提升石斛的品质和药效,满足市场对绿色、安全、优质产品的追求,增强霍山石斛市场竞争力。

霍山石斛发展现状

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霍山石斛俗称米斛,为兰科石斛属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主产于大别山区的安徽省霍山县。霍山石斛被列为国家一级濒危药用植物,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含有多糖、黄酮类、生物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显著的药用价值和食疗功效。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健康养生的追求愈发强烈,而霍山石斛因其独特的滋补养生功效而备受瞩目。它不仅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还具有调理身体、延缓衰老等多重作用,恰好契合了现代人追求健康、注重养生的生活理念。

规模体量不断壮大。截至2024年底,霍山县拥有霍山石斛基地超过2.01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67亿元,关联生产经营主体2600余家,其中产业化龙头企业57家(省级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已授牌“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24家(其中霍山石斛示范基地建设单位18家)。由央企中国中药、上市企业迎驾集团、港资企业天下泽雨和本土企业九草霍魁等公司构成的霍山石斛产业体系具有典型性,并在中药材领域有较大影响力。

基础研究不断深入。2020年5月,霍山石斛被2020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正式拥有国家药品标准;2023年3月17日,国家标准《霍山石斛人工栽培技术规程》正式发布实施,填补了霍山石斛栽培生产领域国家标准的空白,在规范霍山石斛栽培管理、保障霍山石斛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推动霍山石斛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霍山石斛基因组测序、快速鉴别、核心功效研究等方面也有重大突破,霍山石斛进“食药物质”目录、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工作以及院内制剂开发项目等均在稳步推进。

品牌效应不断凸显。霍山石斛先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荣获“中国百强农产区域公用品牌”、2016年以来8次荣登“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2024年品牌文化和品牌形象价值达到65.17亿元。霍山石斛炮制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霍山石斛产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何云峙”牌、霍山石斛证明商标)、省著名商标11个。2023年,“霍山石斛”被列入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霍山县获批省农业特色强县。2024年,举办霍山征文、摄影、电商直播大赛等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修订霍山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通过霍山石斛原产地认证系统,开展霍山石斛地标产品专用标志统一监制和使用管理。

产业影响与日俱增。霍山石斛产业发展受到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心,经济、社会影响不断提高。霍山县太平畈乡被中国中药协会评为全国首个“中国中药(石斛)文化小镇”,连续三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特色产业10亿元乡镇”名单;2019年,“霍山石斛”成功亮相北京世园会;2021年,霍山县获批建设霍山石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2020年,央视财经频道《走村直播看脱贫》走进太平畈乡王家店村,深度报道霍山石斛产业带动脱贫特色做法。2024年2月,央视拍摄的《大别山中 石上花开》在CCTV-4黄金时段播放;5月,央视纪录片《本草流芳》栏目组进驻霍山拍摄《霍山石斛》专集;12月17日,霍山石斛产业作为乡村产业振兴典型案例于CCTV-1综合频道《新闻联播》播放,霍山石斛已成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优质载体。  

霍山石斛生态化发展困境

管理不到位。目前霍山石斛林下种植分布在山区、畈区和城区,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影响了生态化发展的成效与可持续性。虽然国家和省级层面出台了一系列霍山石斛生产加工标准,对霍山石斛组培栽培、病虫害防治、加工标准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但目前市场主体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管理意识淡薄,照搬传统农作物的种植方法来种植霍山石斛,存在滥施化肥、乱喷农药等现象,农残、重金属超标等问题较多。

技术水平有限。在种植培育方面,先进技术应用不足,缺乏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手段;相关技术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不足,阻碍了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同时,由于霍山石斛枫斗制作门槛较低,存在“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主体,加工设备简陋、生产过程粗糙、人员素质参差、卫生条件堪忧,严重影响霍山石斛品质。

产业链不完善。霍山石斛加工环节简单且附加值挖掘不充分;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衔接不紧密,协同效应难以发挥,制约了产业整体发展。虽然霍山石斛完成了入食入药,解决了身份瓶颈问题,本土很多市场主体开始进入精深加工领域,但主要集中在配制酒、固体饮料、代用茶等普通食品范畴,产品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且缺少专业营销,难以形成爆款产品,带动产业升级能力有限。

品牌意识不强。霍山石斛经营主体多以个体户为主,自产自销、家族式经营的传统发展模式,经营理念陈旧,既没有独立打造品牌的能力,也没有保护品牌的意识,更没有诠释品牌的决心。行业协会内部管理松散,部分成员各自为政、目光短浅,要么守着“金山银山”不利用,要么对品牌价值利用不当。面对市场上的假冒伪劣石斛产品,经营主体往往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任由假货泛滥,甚者为获取短期利益和高额利润,加入霍山石斛制假售假队伍,严重扰乱市场秩序。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毁掉霍山石斛声誉。

资金投入不足。前期种植、种源保护等需要大量资金,而现有投入有限,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其发展速度与规模,阻碍了生态化发展进程。因上级支持有限,县本级财力紧张,对产业发展的投入不足、引导撬动作用不明显,不能全面保障种源保护、公共宣传、品牌创建、基础研究、产业招商等重点工作开展。如霍山石斛的功效发挥、原种培育、生态栽培模式等方面均需深入研究,霍山石斛化妆品身份、霍山石斛花、叶食品身份问题制约着霍山石斛资源全面开发利用。

霍山石斛生态化发展路径

强化生态规划与管理。一是加强种源保护。以霍山石斛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契机,打造霍山石斛原种保育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用于保护种质资源,培育优良品种。二是规范种植管理。推广霍山石斛仿野生、林下、人种天养等生态种植模式,建立溯源管理体系;鼓励企业申报“十大皖药”示范基地,开展中药材GAP建设,提升霍山石斛种植标准化水平。三是规范产地加工。制订推广霍山石斛枫斗、干条等初级产品加工技术标准,开展产地加工行业规范认证工作,加大抽样抽测范围,确保霍山石斛初级产品质量。

推动技术创新与发展。继续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皖西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霍山石斛研究中心”“大别山中药研究院霍山分院”等科研平台,开展霍山石斛基础和应用领域研究,为产业发展赋能。加大对优良品种培育和种植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石斛成活率与质量。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保障产品的生态品质。加强市场主体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争取与两院院士合作实现突破,建立院士工作站或博士后工作站,积极开展霍山石斛临床应用研究,开发医疗机构制剂、保健食品、配方颗粒、成药制剂等高附加值产品,申请技术专利,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项目,角逐科技奖项。

注重产业完善与延伸。加强与加工企业合作,开发多样化的石斛产品,提高附加值。同时,拓展销售渠道,利用电商等平台扩大市场覆盖面。开发石斛主题旅游线路,让游客了解石斛文化和生态价值,既能增加收入,又能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建设霍山石斛主题公园,在霍山高铁站等项目建设中凸显霍山石斛元素,适时开通霍山石斛专列,命名霍山石斛广场、霍山石斛大道,设计制作霍山石斛灯箱广告,开发霍山石斛特色膳食,拍摄制作霍山石斛专题纪录片、公益广告、电影电视节目等,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行业节会展销活动,普及霍山石斛常识,引导公众对霍山石斛药食两用的正确认知。

促进品牌建设与服务。提升霍山石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利用地域特色和生态优势,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积极参与年度“中国品牌价值榜单”等评奖评比活动,推动霍山石斛炮制技艺成功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鼓励企业申报老字号、政府质量奖项、驰名商标保护;推进霍山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强化霍山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严把入口、敞开出口,严格霍山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印制、发放及使用管理,有序扩充霍山石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许可使用主体数量;常态化开展商标维权行动,有效遏制各种违法侵权行为;持续开展霍山石斛诚信示范企业评选工作,不断培补市场正气。

给予政策扶持与引导。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如资金补贴、税收减免等,鼓励企业和农户积极参与林下经济生态化发展。积极谋划霍山石斛产业项目,争取专项债、中央预算资金、衔接资金支持,通过项目形式带动霍山石斛产业基础研究、种源保护、公共宣传、产品研发等工作有效开展,积极对接相关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用于支持霍山石斛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发展,助推霍山石斛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探究霍山石斛生态化发展模式,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全方位促进霍山石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让这一古老而珍贵的中药材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李晓雅 蒋苹 幸荣 胡金瑶 中共霍山县委党校 )

 

[基金项目:2024年度安徽省六安市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安徽省霍山石斛生态化发展模式探究”,编号:2024LSK64]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