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5年第8期

【典型案例】量质齐升 苍溪绘就工业发展新图景

发布:2025/08/05 11:14  作者:本刊记者 周淼葭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5年8月  阅读量:

在秦巴山区腹地,四川省苍溪县的产业变革静水深流。这个以苍溪雪梨、红心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闻名的传统农业县,近年来以重大项目为引擎,推动工业经济突破性发展,在川北县域经济版图上实现了从“农业大县”向“新型工业强县”的战略转型。

2024年,苍溪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8.26亿元,同比增长20.4%;工业投资完成率高达218%。亮眼数据的背后,是苍溪县聚力锚定新材料、清洁能源、智能制造赛道,构建起“1+2+2”现代化工业体系,共同勾勒出苍溪工业“量质齐升”的新图景。

苍溪县城市图 张文忠 摄.jpg

苍溪县城市图 张文忠

出台政策纲领构建工业新骨架

20世纪90年代末,受市场经济影响,苍溪县在四川省小有名气的“丝麻罐”为主导的三大工业支柱产业逐步走向衰落,全县开始大规模推进以破产重组为重心的体制转型,工业富县走入困境。

2005年8月,苍溪县在广元市率先成立武当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用1年时间建成武当工业园区,引入企业12家,工业发展一举成为全市第一,铸就了苍溪工业经济发展的“里程碑”。

2010年,苍溪县再次大手笔、大力度规划工业发展,规划建设紫云工业园区。同年,广元市和苍溪县启动共建古梁工业园区(苍溪县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掀起苍溪工业发展的时代浪潮。

2014年7月,四川苍溪经济开发区成立。2017年,苍溪经开区紫云工业园被评为四川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2018年2月,苍溪经开区审核公告目录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审核并公告。此后,经开区作为苍溪工业发展核心载体,规划建设“一区三园”,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吸引企业入驻。但作为典型的传统农业县,苍溪依然面临着传统农业增长空间受限的现实问题。

中石化广元天然气净化公司(原元坝净化厂)  周淼葭 摄.jpg

中石化广元天然气净化公司(原元坝净化厂)  周淼葭

苍溪县的工业突围始于顶层设计的革新。

2023年7月,苍溪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将新型工业化提升到全县工作的突出位置,提出“工业首位发展战略”,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3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120户;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年均增长10%以上;主导优势产业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的90%以上;从财政奖补、要素保障、人才引进等维度构建政策矩阵,并系统构建了“1+2+2”现代工业体系,为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依托探明储量5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苍溪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及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这“1”个主导产业。立足红心猕猴桃、雪梨等特色农产品基础,做强食品饮料加工业;同时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培育轻工制造产业这“2”大优势产业。抢抓新能源机遇,引入通威等项目培育硅基新材料产业;建设杭广数字产业园,发展数字经济这“2”大特色产业。

政策保障上,苍溪打出组合拳:设立“拎包入住”服务机制,为入驻企业提供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推出“环保管家”服务,帮助企业源头防控环保风险;制定一系列惠企政策,对进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给予5万—500万元梯度奖励。这套政策体系使苍溪获得“2023营商环境创新创优典范县”荣誉。

绿色基材与清洁能源带来链式革命

5月中下旬,《当代县域经济》记者来到了苍溪经开区紫云工业园区,这里有2023年8月签约、11月动工的通威绿色基材项目。此时,晨光透过行政楼全玻璃幕墙洒入大厅,通威绿色基材(广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威绿材”)的办公区在和煦的阳光中苏醒。

通威绿材冶炼车间作业现场  周淼葭 摄  .jpg

通威绿材冶炼车间作业现场  周淼葭  

作为苍溪县硅基新材料产业的地标建筑,这栋融合现代工业美学与生态理念的行政楼,自今年4月启用以来,已成为企业高效运转的智慧中枢。与行政楼的智慧静谧形成对比,冶炼车间在晨光中迸发着工业之美,火花在耐火砖砌筑的浇铸坑上方溅落,如同点缀在绿色生产画卷上的星辰。

这是四川省最大生产规模工业硅项目,也是苍溪建县以来引进的最大制造业项目,设计产能年产40万吨工业硅。“这个项目集成通威永祥20多年重工生产工艺技术研究成果及管理经验,在环境保护工艺技术、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和提升。”通威绿材总指挥长陈雪刚告诉记者,选择落地苍溪县与集团公司整体布局与规划有关,同时也是因为看重广元丰富的石英砂资源、充裕的清洁能源、充足的林木资源以及优越的区位条件等优势,这能推动硅基新材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更重要的是营商环境。”他补充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广元市、苍溪县两级政府成立了产业专班,建立“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机制,项目高效推进,实现“两月签约、三月开工、一年点火投产”,创下了令人瞩目的“通威速度”。

“这不仅是生产线,更是川东北硅基新材料产业链的‘发动机’。”苍溪经开区负责人介绍,围绕通威项目,苍溪县同步推进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工业水厂建设,并加速引进宏和电子级玻纤布等配套企业,构建“工业硅—多晶硅—光伏组件”全产业链。预计到2027年,硅基产业产值将突破100亿元,苍溪将成为全国绿色硅材料核心供应基地。

离通威绿材约27公里的元坝镇大坪村,成立于2013年的中石化广元天然气净化公司(原元坝净化厂)如同银灰色巨舰泊于山谷。数十米高的净化塔耸入湛蓝天幕,塔顶排出的水蒸气在炽热空气中拉出烟羽,又在山风撕扯下碎成云絮。塔身密布的蓝色工艺管道泛着金属冷光,与山间葱郁的松林形成冷峻与生机的对撞。这是中国石化国内上游板块的前沿主阵地,也是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的重要气源地之一。

“我们厂年产净化气能力34亿立方米,年产工业硫黄能力30万吨。”公司年轻的负责人神采飞扬地告诉记者,公司是我国第一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净化厂,首次实现了高含硫天然气净化成套技术国产化,气田一体化自动控制、智能化运营管控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座净化厂更是苍溪工业的“压舱石”,以中石化为龙头,苍溪县引进吉通能源、四川燃气等13家下游企业,形成天然气采、输、储、用全链条。

传统产业转型实现“数字加速度”

《当代县域经济》记者在苍溪县的最后一站,是位于紫云工业园区的四川坤华晟智能服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坤华晟公司”)。

工人在智能缝纫机下作业  周淼葭 摄.jpg

工人在智能缝纫机下作业  周淼葭

与传统服装厂截然不同,坤华晟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没有堆积如山的布料,也没有杂乱无章的过道,取而代之的是每两分钟便完成一次循环的智能吊挂系统——它像精准的轨道交通,将裁剪好的衣片通过280个智能衣架,按照工艺流程自动分配至工人工位上,满产时能达到120个工位,工位工人有事离开则由其他工人接手顶上。

“除这套智能吊挂系统编织的‘轨道交通网’外,我们还引入了CAD智能打版系统,版型设计效率较以前提升约60%;部署的MES生产执行系统使订单交付周期从45天缩短至7天。”坤华晟公司创始人步长坤展示着手机端的“智慧工厂”APP告诉记者,客户可在APP上实时查看生产进度,误差率控制在0.5%以内。

坤华晟公司是西部承接东部产业的典型代表。2022年7月,苍溪招商团队与之在厦门初遇,当年9月实现签约,10月装修厂房,次年2月投产——从签约到量产仅用了5个月。

“苍溪县政府帮我们对接订单、解决用工,连消防验收都全程代办。”步长坤感慨说,公司生产的许多校服订单就不乏当地政府的帮助对接。坤华晟公司的成功落地,也使该案例成为苍溪“园区+标准厂房+配套”招商模式的典范。

苍溪工业的蜕变,是一场资源禀赋与时代机遇的深度耦合。通威项目的绿色基因、中石化的技术标杆、坤华晟的数字转型,共同绘就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苍溪样本。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