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5年第8期

【典型案例】链主带动 沿滩高新产业园发力“工业高地”

发布:2025/08/04 17:45  作者:本刊记者 黄世涛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5年8月  阅读量:

产业园区作为优势产业和要素汇聚之地,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产业升级的主力军和招商引资的窗口,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平台、引领、集聚作用。

近年来,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从传统园区向现代产业园区跨越,展现出了强劲的产业集聚效应和区域经济带动力。2024年,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营业收入402.13亿元,增速达15.7%,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营收276.30亿元,同比增长22.49%。同时在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产业结构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鸟瞰图.jpg

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鸟瞰图

链式招商  加快产业集群成势

园区建设如筑巢,目的在于“引凤”。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定位,精心构建“图谱导航—链主引领—协同配套”招商生态,推动产业从单打独斗到集群成势发展。

据介绍,园区抢抓四川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及关键产业备份的历史机遇,深入分析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立足自贡市本地丰富的盐卤、天然气资源优势,精准绘制氟硅新材料产业链“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重点企业表”三图一表,做实做细精准招商的案头工作。

链主企业是产业链招商的“关键少数”,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具有较强的虹吸效应。沿滩区采取“链主带产、沿链入驻”模式,如在氟硅化工新材料产业板块,根据重点企业名录,聚焦行业龙头,赴成渝、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开展“敲门行动”和“小分队”招商。同时,园区还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开展活动招商和产业协作招商,赴成都、杭州、金华等地参加产业活动,采用多载体多形式宣传沿滩区发展环境和产业需求。此外,主动对接新津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铜梁高新区等兄弟园区,推动需求链、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四链协同”,以飞地园区、合作共建等模式引入重点企业和项目。

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一隅.jpg

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一隅

“为了满足中化蓝天电解液等锂电材料项目的上游配套需求,园区引进了投资113亿元的瑞柏集团电子化学品及配套项目;针对中昊晨光、昊华气体等氟材料项目的上游需求,引进了投资50亿元的福建永晶氢氟酸及配套项目,逐步构建了‘盐—氯碱化工—氟硅新材料—能源新材料’全产业链。”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同样通过“精准招商、链主带动、沿链引企”,园区的食品产业园引进了山东德利斯、广东鼎一等企业,配套建设西南最大的兔肉加工基地,打造预制菜“研发—中试—生产—冷链”全产业链,形成“原料种植—精深加工—市场销售”闭环生态。

园区发挥央企在产业链中的强带动作用,通过招引央企链主,吸引民企沿链入驻。事实上,在沿滩产业园区,央企的带动作用不仅体现在“带进来”,更体现在“带发展”。园区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协同、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在园区逐步构建“央企主导产业链、民企深耕分领域”协同发展格局。据介绍,通过组建“央企带民企”产业联盟,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央企和民企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园区企业主体正在从单点突破走向群体跃升。

孵化园全景图.jpg

孵化园全景图

优化保障  彰显产业发展“沿滩速度”

引进的企业是否留得下来、能否发展得好,有力的要素保障和优越的营商环境至关重要。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方面发挥园区载体优势,强化土地、人才、资本、技术等核心要素的集聚效应,完善全要素供给体系;另一方面,不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迭代,打造“审批极简—机制创新—服务提升”营商环境体系,营造企业发展最优生态圈。

为保障项目的土地要素供给,园区根据企业需求合理调整优化报批计划和时序,重大项目用地采取“用地保姆”服务机制,从报件编制到审查全程跟踪,及时化解难点堵点。在引进项目时,还将供地方案编制提前至招商谈判阶段,实现签约即可供地。实施“腾笼换鸟”战略,有效盘活闲置土地和厂房资源,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为保障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园区选派企业人才服务专员深化“需求—培训—就业”联动机制改革,完善“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组织企业到高校招聘高素质、柔性引进专家型人才,推广新型学徒制等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保障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园区构建政府、企业与银行的沟通桥梁,通过改造升级在线系统提升贷款服务便捷性,积极协调帮助企业申请贷款业务。

在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沿滩区及产业园区集中梳理区域内的教育、医疗、餐饮等9大类65项配套资源,为园区企业职工及城乡居民提供涵盖衣食住行的全方位解决方案。通过开设公交专线、铺设共享充电站、提供多样化住房和医疗教育资源,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融合发展态势。

自贡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高速互通.jpg

自贡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高速互通

瑞柏集团项目从签约到开工用时仅90天,较传统流程缩短了120天——项目实施团队切实感受到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带来的“沿滩速度”。

据了解,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园区首创“园局合一”模式,整合区投促局、科技经信局等职能部门与园区管委会合署办公,“三块牌子、一套班子”运行,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实现了项目审批时间缩短90%以上。园区通过设立审批中心,承接28项市级全县,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实施“极简审批”“个转企”帮代办及“急速审批”项目。全面开展“承诺制+独立并联审批”优化投资建设审核流程,行政审批周期缩短50%。园区还设立“企业法治服务中心”,整合公检法司职能,涉企案件快办率达90%、矛盾纠纷协调率100%。

此外,沿滩区建立“县级领导+服务专员”双挂包机制,项目配备服务专班,区级领导联系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代办、领办、协办服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探索打造全省首个区级“惠企政策计算器”平台,建立了关键“政策超市”,搭建企业联通桥梁,集成37项政策,线上兑现奖补资金1.6亿元,企业政策知晓率达100%,营商环境实现全面迭代优化。

创新引领  搭建“政产学研用”平台

产业集聚是园区的突出特点。园区可以依托产业集聚有利条件,针对产业链需求搭建“政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引进和培育高素质人才,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强化硬核科技引领,与吉林大学共建“吉林大学自贡市沿滩区技术转移中心”,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联合申报、产学研对接、技术培训等业务,推进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促成盛鑫源、德清锻造、金成硬合等企业与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等高校开展技术研究合作,成功解决10余项技术问题,建立“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创新平台成效斐然。

沿滩新城龙湖公园  .jpg

沿滩新城龙湖公园

园区充分利用“盐都英才”政策,引进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高层次人才,建成化工安全实训基地、吉林大学教学实践基地。创新打造“团式引才、塔式育才、量式用才”三大工程,聚合博士生导师、博士等高素质人才,为企业创新发展储备人才资源。同时,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对企业研发投入给予补贴,激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024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户,中天胜成为沿滩区首个“瞪羚企业”,攻克“卡脖子”技术12项,成功应用于中蓝系能源电解液项目。

产业园区也是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良好载体。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以绿色转型为鲜明底色,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局面。

一方面,园区在招商的引进上严格招商项目环境准入和能耗准入,严守“三线一单”和规划环评要求的环境准入底线,严控“两高项目”入园。另一方面,扎实推进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和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园区新设备代替旧设备、新产能代替旧产能,鼓励企业生产建设中减污降碳。此外,还先后投资5亿余元用于园区环保设施建设,确保园区企业废水、废气、废渣规范处理,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绿色循环发展。

园区大力构建清洁能源应用体系,依托页岩气资源建成日供气30万立方米配气站,实现清洁能源占比达35%;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促进氯碱行业由传统能耗行业向清洁能源行业耦合;依托化工园区企业副产氢气,积极拓展氢气储能、氢气发电及其他储能等清洁能源应用业务,推进氢能产业链延伸。

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成以来,立足优势精准招商、优化保障为企业排忧解难、驱动引领企业创新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园区正在成为自贡市工业发展高地。

(自贡市沿滩区委宣传部供图)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