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典型案例】双流高质量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

发布:2020/10/08 20:09  作者:中共成都市双流区委 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  编辑:卢锦根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案例》专刊  阅读量:

融入“双循环” 唱好“双城记”

双流高质量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

 

1水天一色的双流区.jpg    

水天一色的双流区    


双流古称广都,为古蜀“三都”之一,得名于《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已有2300多年建城史。今天的双流,因港而兴,作为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双流国际机场所在地,是国家级天府新区、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和成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承载地,正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高质量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2015年底撤县建区,现辖区面积46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17平方公里,辖9个镇(街道),户籍人口66.6万人,常住人口157.4万人。2018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双流视察,向全国作出“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

 

2019年,双流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2.1亿元、增长8.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增长1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1%,可支配财力208亿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服务业比重提升到65.8%,综合实力全国百强区由201837位升至32位,获评“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区”,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区排名第16位。2020年以来,双流区顶住疫情影响,推动经济稳健上行,16月地方税收收入增长6.9%、增幅排名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9%、增幅排名全市第三,外贸进出口总额排名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增幅排名全市第三,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一,5月、6月进出港航班起落架次连续两月居全球第一。


空港夜景  程从信摄.jpg    

空港夜景 程从信 摄    


“空港花田”营造出高光城市场景.jpg    

“空港花田”营造出高光城市场景    


龙头项目引领

构建航空经济产业生态


落实全省“产业链填缺补短工程”,坚持以产业生态圈理念组织经济工作,增强适航产业显示度和聚集度。


——重构产业生态大格局。调整优化航空经济区、成都芯谷和天府国际生物城产业功能区,在聚焦航空经济、电子信息、生物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基础上,积极发展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现代金融等七大特色优势产业,构建“3+7”产业生态圈体系。2019年,全区三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1900亿元、增长15.7%,航空产业迈入千亿级。


——提高投资有效性。按照“两图一表”甄选项目,组建300人的专业招商队伍,增设9个驻外招商合作中心,发布城市机会清单9批次。2019年以来新引进中国电科成都产业基地、民航校飞中心西南基地等亿元以上项目90个、总投资1945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5个,中国商飞一期、通威太阳能四期等25个重大项目建成投运,中国电子8.6代线实现满产,重大外资项目瓴盛科技实现运营,集成打造芯谷研创城、天府国际生物城2个高品质科创空间,141.5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已建成招商,实现全省飞机整机保税融资租赁第一单、西部首架全货机成功首航。


——创新项目促建机制。坚持“动土必管”,搭建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实施立项要件分类服务、容缺办理和规委会审查打分后三名不通过等制度,对施工现场、建设质量、工程进度等环节进行可视化动态管控,实现质量、规划等5个事项同步受理、同步现场验收。创新“兵团式作战”促建方式,整合政府部门、国有公司、施工单位多方力量,快速推进中国电科成都产业基地、成都紫光等重大项目,缩短建设周期。


——深化校院企地投协同创新。依托川大、中物院等40所驻区高校院所和10万本科及以上大学生创新资源,与电子科大等4所大学共建研究院和产业园。特别是借势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完善央地、企地、校地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高校院所打开“无形的围墙”,与区内重点企业和产业发展基金打造创新共同体。近两年促进20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新增准独角兽企业和种子企业35家。


5口岸开放.jpg    

口岸开放    


双流保税区内国航发动机维修作业现场.jpg    

双流保税区内国航发动机维修作业现场    

 

空港枢纽打造

推动开放聚势赋能


按照省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树牢“打码头、强枢纽”思维,助力全省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聚焦空港商圈促消费转型升级。围绕将过境流量转化为流量经济,提速建设国际空港商务区,实施国际会议中心等十大功能项目,“空港·云”展示中心等项目将于今年9月建成投用;与日本大仓集团合作共建日航酒店,与东航集团合作运营中国东盟自贸中心;盘活闲置楼宇23万平方米,打造专业楼宇50.6万平方米。升级传统服务业,依托成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全球食材采配体验中心,依托宏盟项目打造全国首个二手车出口基地。


——聚焦通道建设发展口岸经济。深化与省机场集团、成都海关、川航、中国邮政等单位的战略合作,进境肉类、冰鲜水产品2个指定监管场地通过验收,生物制品监管场地获批,冰鲜水产品两段准入监管、空铁联运一单制货运运输模式2项自贸改革试点经验全国推广。2019年机场进出口货值4729亿元、占全省近70%,今年1-6月机场进出口货值2171亿元、占全省60%,“智慧综关”平台通关时效在全国主要机场位列第一。


——聚焦优势互补加强区域协同。融入“经济圈”、推进“同城化”,与重庆渝北区缔结友好城市,在航空经济、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合作;与宜宾市综合保税区在空、水、公多式联运等方面合作,共建四川南向开放合作示范区;与眉山市彭山区在交通互联、文化旅游等方面合作,联动打造双彭经济走廊。强化与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等协同发展,探索推进城市功能、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等方面一体化,共同打造成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大美双流 蔡洪玲摄影《》13880266677.jpg    

大美双流 蔡洪玲 摄    


全生命周期理念

建设美丽宜居空港公园城市


落实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重大要求,紧扣“门户城区”定位,以全生命周期理念营城优城,加快向精品城区转型。


——提升门户城区的规划品质。坚持“先策划、再规划、后设计”,以“一场两翼、东西互济”重塑城市空间布局,编制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双流示范区、杨柳湖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与四川发展、中交疏浚等行业领军企业结为“城市合伙人”,共同实施怡心湖等片区综合开发。坚持“样板引路”,做到重要区域、重要节点、重要干道城市设计全覆盖、多方案精选,以高质量规划体系引领城市精明增长、紧凑发展。


——增强门户城区的功能承载。实施公共服务三年攻坚行动项目204个,成温邛快速路等46条道路和地铁3号线、5号线、10号线开通运营,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建成投用,区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华西国际医院、威斯敏斯特公学第一所海外分校等项目加快建设,新引进亚洲心脏病医院、嘉祥外国语学校等高品质公服设施,确保实现区属高(完)中省级示范校大满贯和区级医院“三甲”大满贯,打造宜业宜居高品质生活空间。


——加强门户城区的场景营造。坚持以赛谋城、以文润城,完成双流体育中心改造以及“五湖四海”和重点道路沿线景观提升,成功承办第十八届世警会开幕式,华侨城欢乐田园获评四川十大文旅新地标,成为成都市承接大型文旅活动和国际赛事最多的区县。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依托8500亩空港中央公园、1.3万亩空港花田、252公里绿道等生态资源,布局推进“一带一路”国际艺术中心、牧马山蚕丛文化园等项目建设,特别是与川航集团、江苏灵玲合作打造总投资100亿元的熊猫国际家园,探索出推动机场周边由噪音区向生态区、功能区转变的新路子。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圆满完成“大棚房”整治和央督、省督环保反馈问题整改。2019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51天,是2013年实行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的最好水平。

 

高新企业生产车间作业现场.jpg    

高新企业生产车间作业现场    


银河596创新中心.jpg    

银河596创新中心    


企业需求导向

构筑国际化营商环境


全力当好企业“服务生”,把双流打造成为“最适合企业做生意的城市”。


——打造“企业咖啡时”品牌。搭建“企业咖啡时”对接平台,帮助解决企业难题,建立企业诉求不拒绝、分级派单、第三方测评机制,累计举办活动109场、解决问题1558个。2019年获评成都市网络理政十大优秀案例,网络理政满意率排名全市第一。今年7月以来将“企业咖啡时”活动相继开到广州、上海,直接面向重点企业总部听取意见、解决问题、推介合作。拜耳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得到商务部肯定。


——精准服务企业纾困解难。出台促进航空经济、总部经济等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按照“季度兑现、年底清零”原则,建立扶持资金即时兑现机制,2019年以来兑现资金19.3亿元,通过争取直购电等方式为企业节约电费3.1亿元,减税降费50.73亿元,打造企业幸福中心3个。疫情期间,深入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活动,协调金融机构发放贷款163.3亿元,为企业送荣誉奖牌526个、奖励一线经营班子1520万元,为3604家企业招聘员工2.4万名,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强化稳链稳产,针对仁宝、纬创等重点企业,建立上下游协同复工响应机制,协调崇州、大邑等12个区域的配套企业同步复工。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创新产业功能区“局区合一”管理服务机制,下沉181项涉企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建立企业守法“红黑”名单,构建政企双方共同守法守信良好格局。


——强化市场主体培育优结构。推动“个转企、分转子、小升规、大转强”,2019年以来新培育上市(挂牌)企业21家,新增税收5000万元以上企业14家,新增“四上”企业282家,市场主体突破10万户。以国资改革引领国企改革,完成3家区属国企战略性重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38.5%14.6%2家区属国企信用等级提升至AA+


下一步,双流区将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以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夺取“双胜利”,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双流力量。


中共成都市双流区委  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成都市双流区发展和改革局提供)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