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以“控”促优 生态价值创新转化
郫都在“西控”路上跑出发展加速度
2020年7月8日至9日,成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动员会暨“西控”工作推进会召开,“西控”区域75个重大项目同步集中开工,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三年来,在成都市城市发展战略中担当“西控”和“中优”双责任和使命的郫都区,坚持以“控”促优、“控”中提质,郫都区聚力创新驱动、生态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价值创新转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1.89亿元,比3年前增长近40%,服务业在三产中占比从37.3%优化到61.7%,稳居“西控”区域第一。全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76天,新增绿地近300万平方米,先后获评“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全国碧水蓝天典范城市”和“2019年绿色发展优秀城市”。
川茶产业园区俯视图 孙浩 摄
主动谋划
强化“顶层”制度设计
“西控”,是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长远之策,是保护成都“天府之国”本源的百年大计。涉及温江、郫都、都江堰、彭州、崇州、邛崃、大邑、蒲江共8个区(市、县),总面积7185平方公里。其目的不是“控发展”,而是“提质量”,使这个面积达到全市50.1%的重要生态区域,更好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但各地如何以“控”促优、“控”中提质并没有先例可循。
没有先例就要创造先例!只有主动谋划、因地制宜、强化“顶层”设计,才能举旗定向、统筹全域、占得先机。
郫都区国土面积438平方公里,其中“西控”区域309平方公里,约占70%,另30%属于“中优”区域。针对这一实际,郫都区对“西控”战略要义和发展逻辑进行了深刻研判。郫都区坚决落实成都市委“西控”总要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筑牢公园城市生态本底,从政策方面率先发力,先后出台公园城市建设、生态价值转化等10个《决定》和绿色发展“二十条”等35个《实施意见》,逐步构建起落实“西控”战略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推进体系。
在具体行动上,郫都区刚性推行控红线减开发强度、控总量减污染排放、控源头减落后产能、控质量减低效用地、控形态减违旧建设的“五控五减”举措,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地见效。
三年来,郫都区共关停“散乱污”和不符合“西控”标准的企业3800余家;单位GDP能耗、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10%、27%;区域平均开发容积率从4.0降到2.4;建成城市公园、生态湿地、小游园和微绿地142个、绿道354公里,新增绿地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饮用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
郫都区农村环境治理典范——唐昌镇先锋村“农夫记忆”景区
杨国福智能工厂外景
改革发力
强化集成“循环”联动
三年来,郫都区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从“人、地、房、钱、技”等五方面持续用力、大胆探索,多项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该区着力畅通上下和内外“循环”,强化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农用地改革、国家城乡融合试验等改革成果集成联动。创新“共享田园”模式;探索村(社区)后备干部“找选育用管”五步工作法;创办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创建“1135”农房共享模式;成立全国首个区属国有企业乡村振兴公司;打造天府水源地绿色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成农用北斗RTK系统等。多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机制和制度体系。
全区先后引入和培育城乡职业技能人才共计2万余名,入市集体建设用地67宗1678.5亩,农户宅基地有偿腾退1203户854亩,流转土地22.8万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6.9%。建成丹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川菜研发中心、中欧花卉种苗繁育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123个,实现科研成果转化1500余项。一系列改革试点的创新性耦合,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和市场潜力,极大增强了郫都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郫县豆瓣工业化晒场
战旗村利用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建成乡村十八坊之郫县豆瓣博物馆
投资促进
强化产业项目融合
郫都区城乡处处呈现出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秀丽风光。
在红光街道,“陌上花开”都市田园综合体项目令人眼前一亮,陌上艺术馆、水晶茶岛、音乐公园、安珀野奢酒店、田园总部院子等高端智慧、景致怡人。项目通过塑空间、兴产业、优生态、聚要素、稳增收、促就业“六部曲”,推动艺术点亮乡村,打造城乡融合新形态、三生融合新场景、富民安居新生活。
在青杠树村,投资约30亿元的实力田园项目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围绕“花水田园新美学、乡村新经济、西南夜游第一村及传承望丛耕读文化”四大主题,项目着力打造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引领区”“成都乡村新经济先行实践区”和“郫都农商文旅体创深度融合示范区”。一期项目投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将达120万人次、直接或带动周边就业4500人以上。
没有产业,高质量发展就是空谈,没有高质量项目,“西控”的战略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上述例证,正是郫都区坚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投资促进推动产业项目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
三年来,郫都区坚持以项目为中心重塑城乡产业经济地理,强化以投资促进项目拉动,用创意推动产业项目融合,聚焦五大产业功能区建设和主导产业、氢能、数字经济等,瞄准绿色、科技、高端发展方向,采取“一企一策”、组织专班等方式,招引基础设施型、产业链节点型、骨干支撑型、赋能引领型、价值转化型“五类重大项目”。按照产业生态链生态圈思路,促进一二三产业横向耦合,实现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创建形成串联特色镇、产业园区、川西林盘的“绿道篮网”生态价值转化体系。
三年来,全区共引进住友化学、随锐科技、法国液空等头部科技型企业179家;引进和实施袁隆平种业硅谷、凤凰影都、陌上花开、水隐桑田、田园东方、春天国际等田园综合体项目和产业项目50余个,总投资超过500亿元。打造出花园里、泥巴小院、农夫记忆、乡村十八坊等个性化消费场景40余处,建成8个特色小镇;成功创建10个A级景区(5个4A级景区)。2019年,全区旅游收入较2017年增长219%,跻身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今年1-5月,全区共实施项目217个,计划投资总额2322亿元。
郫都区重点农业企业——金品花卉
创新赋能
强化科教人才支撑
推动郫都走在“西控”区域前列的核心竞争力和动力究竟是什么?未来,郫都又将怎样在“西控”路上继续奋勇争先?
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三年来,郫都区始终把创新作为在“西控”中勇立潮头的制胜“法宝”,始终以改革为动力,坚持创新赋能,强化科教和人才支撑。
郫都区内有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19所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超过25万名。“西控”三年来,郫都区创新深化“产学研用”校企地合作,依托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平台,引进诺贝尔奖得主、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69人,聚集双创项目3767个,新经济企业达到132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20亿元。全区以科教人才为支撑、以高水平双创为动力的高质量发展生态正加速形成。
郫都区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加快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彰显公园城市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为成都市主动融入“双循环”齐心唱好“双城记”贡献更多郫都力量。
中共成都市郫都区委宣传部供稿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