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典型案例】宣汉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解读

发布:2020/10/08 21:51  作者:宣汉县发展和改革局  编辑:卢锦根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案例》专刊  阅读量:

兴工强县筑支撑 产业转型促升级

宣汉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解读

 

宣汉,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辖区面积4271平方公里,人口132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革命老区县、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

 

近年来,宣汉县紧紧围绕“建成繁荣美丽新宣汉”总体目标,加快实施兴工强县、开发扶贫、全域旅游“三大战略”,促进县域内区域协调发展,县域经济硬实力明显增强。


1 微玻纤产业园(宣汉县发展和改革局供图).JPG    

微玻纤产业园 宣汉县发展和改革局供图    


2019年,宣汉县的GDP达到369.9亿元,连续4年增速位居达州市第1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20.0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521.4:56.1:22.5调整为2019年的18.8:38.2:43,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新格局。


全县贫困发生率由“十二五”末的13.1%降至2019年底的0.44%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2 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游客如织(宣汉县发展和改革局供图).jpg    

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游客如织 宣汉县发展和改革局供图    


做法和成效


——兴工强县筑支撑。近年来,宣汉县深入实施“兴工强县”战略,依托资源大做文章、做大文章,坚持把产业转型作为“主引擎”,把工业园区作为“主战场”,做大做强天然气硫磺、微玻纤新材料、锂钾综合开发、铜基新材料“四驾马车”,全力推进资源就地转化利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宣汉县与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院县合作”,合力建设中国(普光)微玻纤新材料产业园。目前,微玻纤产业初步形成集群、集聚发展态势,2019年产值达8.2亿元。2018年,宣汉启动中国(普光)锂钾综合开发产业园建设,致力打造全国首个深部卤水锂钾综合开发示范产业园和千亿级产业园区,该项目已被省委省政府纳入川东北经济区“十大产业”协同推进项目、川东北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2019年和2020年四川省100个重点推进项目、2020年省重点督查68个项目。


3 特色农业产业园(宣汉县发展和改革局供图).jpg    

特色农业产业园 宣汉县发展和改革局供图    


依托年拥有150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和285万吨硫磺产量的优势,宣汉县加快推进不溶性硫磺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壮大产业集群规模,2019年天然气硫磺产业总产值达124.5亿元,努力建成国家西部重要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和最大的不溶性硫磺生产基地。2019年,全县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73.6亿元、同比增长14.3%,并再次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


——开发扶贫稳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宣汉县坚持区域扶贫与精准脱贫“双轮驱动”,依托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锂钾综合开发等大项目,带动区域大开发、促进大发展。全县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20.58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479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44%21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实现了从“四川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县”到“四川省减贫人口最多的县”的重大转变。


一是文旅融合拓新路。2015年以来,宣汉县立足境内巴山大峡谷片区“守着绿水青山过苦日子”的根本现实,因地制宜实施“开发扶贫”战略,将文旅开发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全力推进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探索出“资源入股、劳动就业、经合组织、经营帮扶、农旅带动、文旅融合、广厦行动”七大脱贫模式,直接带动片区9.1万名贫困人口、102个贫困村整体脱贫奔康,辐射带动周边21个乡镇、46万余人增收致富,成功走出了一条“以开发促产业助增收”的山区旅游脱贫新路子,并入选全国“景区带村”文旅扶贫示范项目。二是精准发力补短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围绕基础设施补短板,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五大攻坚战”,经过5年努力,全县累计消除农村危房、土坯房和泥夹墙房14.43万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8179人,复垦土地3000余亩;全县新建及硬化农村公路3000余公里,实现了100%的村、社通硬化路;新改扩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478处,解决20万名贫困群众饮水安全及巩固提升问题;累计实施211个贫困村农网改造和通信网络建设工程,实现了全县100%的行政村电力、通信和网络覆盖;建成幸福美丽新村90个,创建省、市“四好”村114个;农村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三是产业扶贫谋长远。围绕“高山药材、半山水果、低山种植、全域养殖”立体农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牛、药、果、茶、菌”等特色产业,同步打好产业周转金、扶贫小额信贷等“组合拳”,大力推动各乡镇打造1个以上千亩产业示范园、建设1个以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以产业扶贫谋长远之计。


4 易地扶贫搬迁  张平摄.JPG    

易地扶贫搬迁 张平 摄    


目前,全县牛存栏16.13万头、中药材种植面积25万亩、水果种植面积19.25万亩、茶叶种植面积18.2 万亩、食用菌生产规模3.2亿袋,成功建成3个脱贫攻坚引领区、2个乡村振兴示范区,让有生产能力的贫困人口都有了产业增收项目。同时,以工促农,普光经济开发区 85家入驻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吸纳周边300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长远增收。


——全域旅游促转型。宣汉位于神秘的北纬30°线上,沐浴着四川的“第一缕阳光”,这里旅游资源优厚,森林覆盖率达60.4%,素有“川东林都、天然氧吧”的美誉,是川东观光旅游、休闲避暑的首选地。


近年来,宣汉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推动旅游业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立足“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目标定位,按照“各具风情、功能互补、差异发展”总体思路,构建东龙头、西休闲、南康养、北体验、中观光的“一区四圈”旅游发展新格局。目前,宣汉县拥有3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6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巴山大峡谷正全力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三墩土家族乡大窝村成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宣汉县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并入选“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名单。


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达123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

 

5 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 罗盘顶栈道  王利 向海涛.jpg    

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 罗盘顶栈道 王利 向海涛 摄    


经验与启示


——坚持民生优先战略定位。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宣汉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并实施兴工强县、开发扶贫、全域旅游“三大战略”,强力推进县城、南坝及普光经济开发区、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双核双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县域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探索出了县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坚持转型发展战略定力。立足资源优势,围绕“加快建成全国新材料新能源基地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具体目标,宣汉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上探寻出了一条适合宣汉走的路子。在巴山大峡谷龙头景区的带动下,全县形成“一区四圈”旅游发展新格局,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推动宣汉从传统的“农业大县”、“资源大县”成为新兴的“工业强县”“旅游强县”。


——坚持开放合作战略路径。宣汉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综合自身的政策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中,发挥重要的战略资源优势、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独有的历史人文优势,重点发展以天然气硫磺化工、微玻纤产业、锂钾综合开发、金属新材料和医药产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基地,探索建立以巴山大峡谷景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开州、城口、万源部分乡镇,做足生态融合发展文章,共同创建川渝毗邻地区统筹发展的样板区。

 

6 巴山大峡谷快速通道   王利  向海涛  摄.jpg    

巴山大峡谷快速通道 王利 向海涛 摄    


(宣汉县发展和改革局供稿)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