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典型案例】绵竹市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路径解读

发布:2020/10/08 21:13  作者:绵竹市人民政府  编辑:卢锦根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案例》专刊  阅读量:

工业挑大梁 文旅促振兴

绵竹市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路径解读

 

绵竹市是全国著名的年画之乡、名酒之乡、生态旅游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绵竹位于环成都经济圈成德绵发展轴,是成都平原进入川西藏区和西北地区的重要节点,成绵高速公路复线、成兰铁路、绵茂公路和成都第三绕城高速穿境而过。绵竹“剑南春”起于盛唐,誉满神州;“绵竹年画”源于北宋,蜚声中外,年画文化、名酒文化、三国文化、德孝文化交相辉映,赋予了绵竹“酒香画境·美丽绵竹”的城市品牌形象。

 

绵竹玫瑰小镇文旅综合体.jpg    

绵竹玫瑰小镇文旅综合体    


绵竹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德阳市委重要决策部署,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1亿元,同比增长8.7%,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规上工业增加值(不含东汽)同比增长11.3%,增速居德阳第三;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0%11%,增速均居德阳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1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21亿元,同比增长10.7%,总量居德阳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9.9%

 

绵竹市城东新区  杨修明 摄.jpg    

绵竹市城东新区 杨修明 摄    


做法和成效


——全力以赴确保经济平稳增长。坚持“优存量、拓增量”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工业经济“5+1”计划,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3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1.3亿元,食品饮料、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加快技改创新,锂电、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新药玻、思特瑞锂业等项目竣工投产,润格生物、华光普泰等项目开工建设,盛泉钢铁重组升级、剑南春3万吨原酒扩能等项目加快推进。深入推动一三产互动“863”计划,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中国玫瑰谷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建设,“画境绵竹”年画里、九龙里、清平里等8个乡村旅游综合体逐步成形,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个、AAA级景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成功举办德阳市首届文旅发展大会,2019年实现接待游客破千万、旅游收入近百亿。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制定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八条措施,安排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8335万元,减税降费惠及企业6.9万户,减税4.1亿元,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9.2%


——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在机构改革方面,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置职能、统筹使用编制、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调整了19个机构,新组建了11个实体机构,创新设置了酒类产业发展局等6个特色机构。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方面,“做强县城、做强区域中心镇、做强特色镇”,由原21个乡镇调整为10个镇2个街道,撤并率43%


——蹄疾步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并联审批”“容缺预审”“全程代办”“承诺制”等制度,70%以上政务服务实现“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100%,行政审批平均提速30%以上,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重点项目登记实现当场办结;成立行政审批局德阿产业园区分局,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协调会商机制,全年引入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个,吸引投资198.6亿元。


——持续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年度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超过23.9亿元,占比66.2%。全面完成省定19项民生实事和本级10件民生实事。坚持落实就业优先,纳入城乡低保2.3万人,发放低保资金4800余万元。推行普惠教育、优质教育全面发展,成立“名校长工作坊”1个、“名师工作室”8个,中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加快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市人民医院首进全国县级医院300强,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减轻群众负担2700余万元。出台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16条措施和促进返乡创业24条措施。实施棚户区改造985户,惠及2900余名群众。


——凝心聚力推进“六大会战”。近年来,绵竹市委、市政府以攻坚会战的形式推动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点项目,一批公园广场建成投用,城区道路提档升级,综合市场正式营运。市人民医院完成改造提升,城东中小学、市图书馆抓紧建设,群众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需求更有保障。特别在交通方面,近三年来投入20亿元,着力打造“快进、内畅、慢游”的全域交通体系。


绵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jpg    

绵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    


绵竹高新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jpg    

绵竹高新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经验与启示


——战略定位是发展之基。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定位决定发展质量。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前提,必须有一个适合本地发展实际,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2016年,绵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工业强市、文旅名城、美丽家园”的发展愿景,以重点工作“六大攻坚”、重大项目“六大会战”为总抓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干部群众把思路和蓝图落实为一个个时间表,一张张施工图,做到了天天有变化,周周有进步,月月见成效,交出了一份实干的答卷。


——解放思想是跨越之本。基于“传承历史、紧跟时代、引领发展”的综合考量,绵竹十三次党代会对绵竹精神进行了新的诠释:“敢想敢干敢担当、创新创业创一流”。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勇于担当、奋发作为、争创一流,真正做到了发展不分彼此、工作不分你我、岗位不分一二线,切实做到了“绵竹发展、‘我’的责任”,2019年交出了经济总量增速和财政预算收入总量“德阳双第一”的成绩单。


图7绵竹九龙滑翔.jpg    

绵竹九龙滑翔    


——工业经济挑大梁。“5·12”汶川地震后10年间,传统支柱产业衰退。面对严峻形势的倒逼,绵竹通过实施工业经济“5+1”计划,倾力打造白酒、锂电、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五个百亿产业,大力发展5G物联网等新产业、新经济,不断寻求突破。绵竹经开区已升级为省级高新区,藏区飞地园区——德阿产业园列入《国家开发区目录(2018年版)》,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优质文旅项目落地绵竹,全市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持续培育壮大,2019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14.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0%


——文旅产业促振兴。坚持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绵竹市把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以玫瑰为核心发展农旅融合产业,着力打造“月季产业园”“玫瑰幸福美丽新村”“三溪艺术小镇”等特色旅游产品,带动全市沿山旅游产业发展。围绕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建设,挖掘盘活大熊猫文旅资源,遵道镇入选全省首批10个“熊猫生态小镇”,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利用设施项目正在加快前期推进。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91亿元。


——新型城镇化创造生活新空间。坚定不移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浓墨重彩地铺展着城乡建设的壮美画卷。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四好村”43个、德阳市级“四好村”68个、绵竹市级“四好村”89个、幸福美丽新村130个。“城市像公园、农村是景区”,一个更加生态、更加宜居的画境绵竹已悄然屹立在九顶山下。


四川绵竹剑南春集团公司外景.jpg    

四川绵竹剑南春集团公司外景    


实干成就辉煌,奋斗赢得未来。当前的绵竹,正处于转型发展、精彩蝶变的关键阶段,绵竹市委、市政府紧紧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同城化发展重大机遇,奋力建设“工业强市、文旅名城、美丽家园”,努力绘就绵竹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绵竹市人民政府

(绵竹市发展和改革局供图)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