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作为国民经济的底部基础,县域经济对激活消费、扩大内需、稳定就业、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各地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提升县域经济质效,确保“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基础。
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要制定县域特色产业链图谱和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链延伸的关键节点、技术路径、承载主体和组织方式。围绕产业链重点环节和增值节点延链补链强链,引导企业细分赛道、错位竞争、协同配套,加快形成分工紧密、运转高效、包容共生的产业生态圈,贯通产业链大循环。同时,要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品牌引领、品质提升,以工艺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激发县域特色产业活力,提升县域特色产业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推动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变革,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打造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关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聚焦县域经济质效提升。本期《当代县域经济》“专家智库”栏目刊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颖教授专稿《“十五五”期间四川农业发展思考》,基于“十五五”期间四川农业生产规模化、绿色低碳化、供给多元化、电商化平台化与数字化融合化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提出耕地质量提升、科技赋能转型、经营主体壮大、园区高质量建设、农村深化改革五大核心路径协同发力的精彩观点。“典型案例”栏目以记者现场报道的方式,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四川省广安市实施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行动,通过壮大绿色化工、装备制造、医药健康3大优势产业,发展电子信息、先进材料、食品轻纺3大特色产业,培育氢能、低空经济等一批新兴产业,着力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的生动实践;展示了仁寿县锚定“百万人口、千亿产业”目标,聚力推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加工3大特色主导产业链式崛起,跑出县域工业加速度的典型成效;解读了万源市依托富硒土壤资源优势,通过科技赋能、政策保障、品牌打造等有效举措,推动富硒特色农业延链增效、集群发展的创新探索。
本刊编辑部
上一篇:广告(4)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