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在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的进程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逐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力量。
2018年,福建省上杭县被列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历经3年的探索与实践,于2020年11月正式成立338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这些合作社在改革过程中虽取得一定成果,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诸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架构不完善、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合作社运营困难以及市场竞争力薄弱等问题较为普遍。
基于此,上杭县委在积极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关键突破口,致力于创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运行机制。2022年2月,湖洋镇被选定为试点镇,率先引入“1+1+N”运行模式。经过两年的实践检验,该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了经验借鉴。
福全村农民林下种植林芝
“1+1+N”模式的内涵解析
“1+1+N”模式是上杭县在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性成果。其中,第一个“1”代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组织形式,承担着整合集体资源、保障成员权益等重要职责;第二个“1”是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基础上设立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为农村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合理配置资源、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并不直接参与具体的经营活动;“N”则表示集体所有制企业借助引入外部投资的方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多元市场主体开展合作,共同组建多个具体的经营实体。这些经营实体在日常运营中,由外来投资者及其专业团队负责管理。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要任务则转变为整合本村的资金与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高效发展。
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构建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市场化运作。村集体经济组织从传统的全面经营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专注于资源整合与宏观调控,通过引入外部资本和专业团队,有效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村集体通过科学合理地整合资源,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湖洋镇的实践探索
湖洋镇地处上杭县西部,全镇土地总面积18.36万亩,户籍人口3.02万人,下辖22个行政村。2022年,湖洋镇选取上罗村和福全村作为试点村,分别开展黄桃产业和林下灵芝种植项目,对“1+1+N”模式进行实践检验。
上罗村的黄桃产业发展实践。上罗村在实践“1+1+N”模式的过程中,首先通过村“两委”与村民代表的共同努力,统一思想认识。2022年2月,上罗村与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院展开合作,依托本村独特的土地和气候资源优势,经过科学严谨的考察论证,选定高优锦绣黄桃品种,并采用先进的新型墙型密植种植技术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在种植模式上,上罗村采用“土地集中流转+分散种植”的方式,流转50亩山地用于建设标准化黄桃生态果园,同时引导28户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种植黄桃,充分挖掘农村土地资源潜力。
果园建成后,上罗村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定承包人,由承包人与村集体所有的上罗村乡村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承包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根据协议,村集体所有制公司每年可获得该经营主体经营收入35%的分红。目前,黄桃生长态势良好,2025年挂果上市,初步实践成果显著,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福全村的林下灵芝种植实践。福全村依据自身森林资源丰富的特点,确定发展林下种植灵芝。2023年3月,福全村与武平恬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同成立福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其中福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占股51%,武平恬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占股49%。2023年4月,该村顺利落实100亩林下灵芝种植面积。凭借武平恬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丰富的灵芝种植、管理经验,同年10月,该项目成功生产出“灵芝杯中茶”“灵芝手工茶”等系列产品。
为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福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与上杭县供销合作社对接,借助供销合作社的资源优势,将产品推广至广东省番禺区进行销售。仅半年时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就达到20万元,成功打破福全村几十年来主导产业空白和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的困境。此次实践成果显著,福全村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并结合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1+N”模式解决的问题
通过在湖洋镇的实践应用,“1+1+N”模式成功解决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缺失问题。借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及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法人代表的制度设计,实现了上级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的有效融合与转化,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有效解决了农村公共工程建设过程中“重建轻管”的问题,提升了农村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完善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架构。
村民参与感不足的问题。“1+1+N”模式将每个村民纳入合作社成员体系,使村民成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充分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和主体意识。村民不仅能够参与到集体经济决策过程中,还能通过分红等方式获得实际经济收益,增强了村民对集体经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合作社运作难的问题。集体所有制公司的成立,通过集中整合资源、优化配置,降低了合作社的运行成本。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有效解决了合作社在运作过程中面临的制度缺失问题,提升了合作社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通过与各类市场主体开展合作,充分发挥村集体资源的整体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引入优质经营主体,借助其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市场渠道,有效提升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在市场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优化措施建议
尽管“1+1+N”模式在试点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为实现其更广泛的推广和深入发展,仍需多方面加以优化完善。
出台规范文件。建议上级部门尽快出台针对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规范文件,对“1+1+N”运作模式进行详细的规范和指导。明确各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运作流程、监管机制等内容,使其成为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有力制度支撑和实践载体。
扩大试点范围。在现有试点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总结和提炼。选取更多乡镇开展“1+1+N”模式的试点推广工作,加强统筹规划,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规模化、协同化发展。
金作为村集体经营性资金。按照“县级统一运营、村级集体受益”的原则,集中加强监管。充实村集体企业的会计力量,在村级会计代理中心增设专门的企业会计岗位,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及其所有制公司提供专业的会计服务,规范财务管理。同时,相关审计监管部门应将村集体所有制公司纳入重点审计监管范围,建立健全审计监督机制,确保公司运营过程中的廉政性和规范性。
财政支持。建议各级财政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安排专项帮扶资委托国有企业进行运营管理,将资金投入到优质项目中。确保运营收益及时、足额返还村集体,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未来展望
“1+1+N”模式的成功实践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进一步推动“1+1+N”模式的广泛应用和深度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深化。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关键领域出台更为优惠的政策措施。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的信贷支持;加强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吸引高素质人才投身农村集体经济建设,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全方位的资源保障。
提升市场化水平。持续引入和完善市场机制,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营管理。加强市场调研与分析,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和服务模式。积极培育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意识,提升其市场运营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推动产业多元化。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拓展产业发展领域,实现产业多元化布局。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产业带来的市场风险,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多种产业形态,构建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定期培训、组织学习交流等方式,提升组织成员的管理能力和市场意识。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熟悉市场运作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头人,为农村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上杭县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1+1+N”模式成功破解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缺失、村民参与度低、合作社运作难以及市场竞争力弱等难题,发展成效明显。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持续完善相关规范制度,通过政府、社会和村民的共同努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廖珍兰 上杭县农业农村局)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