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近年来,筠连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农旅富县”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本地比较优势,在挖掘“土”味、彰显“特”色、“产”业融合等方面下功夫,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筠连县成功创建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获评全省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工作典型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验入选《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典型案例。
筠连县巡司镇银星村万亩茶园示范基地 筠连县政府办公室供图
立足资源禀赋
念好“土”字诀
一是挖掘“土”资源。充分发挥筠连县生态环境、富硒富氧等先天优势“土”资源,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茶叶、肉牛、中药材、林竹等为代表的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初具规模。深挖城乡历史文化和传统村落历史街区底蕴,建成投运春风山庄、南丝绸之路不夜城、南丝绸之路文化博物馆、红茶文化博物馆、乌蒙山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南丝绸之路不夜城被评为“宜宾市现代服务业重点集聚区”。腾达镇春风村连续两年获“天府旅游名村”,农旅富县建设成效明显。
二是培育“土”专家。出台《筠连县乡村人才发展9条措施》等政策,探索推行“人才图谱”引才模式,全覆盖掌握茶叶、肉牛、中药材等乡村主导产业人才数量、分布状态、专业特长、人才缺口、专家信息等内容,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按图索骥、精准引才,实现人才精准引进。推行“科技秀才”下乡制度,将160余名县内农技专家、市场经营者聘请为科技秀才,采取“分片联系+蹲点指导+线上服务”的方式,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三是彰显“土”味道。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以短视频、直播带货等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推介筠连产业发展的“土”味,切实解决“好酒也怕巷子深”和“藏在深闺无人知”的现实问题。2024年,通过举办李花季特色直播、数创特色助农直播等活动100余场,实现农产品销售1015万元。筠连农特产品先后2次在北京开展“筠品出川”活动。筠连水粉亮相第15届上海国际餐饮食材展览会。
立足特色产业
打好“特”字牌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茶产业。科学制定《筠连县茶产业发展规划》,建立“领导小组+产业专班”推进机制,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挂帅”,定期调度茶产业发展情况,茶产业专班负责全链条推进。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依托“川红特色小镇”高标准建设30万亩茶产业示范带,打造银星村、春风村等2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实现了跨区域、规模化布局。完善扶持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搭建银企融资对接平台,开发“好茶贷”“乡村振兴贷”“好农贷”等特色信贷产品,为茶企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目前,全县现有茶园面积30万亩,红茶产量、产值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先后承办中国·宜宾早茶节、川红工夫·筠连红茶品牌推介等系列活动,享有“全国重点产茶县”“川红故里”“中国苦丁茶之乡”“四川红茶第一县”等称号。
二是大力发展特色肉牛产业。持续擦亮“中国黄牛之乡”金字招牌,深化“山繁川育·藏牛于户”肉牛养殖模式,坚持“种养循环、三产融合、农旅结合”发展定位,从基地建设、设施装备、产品加工等7个方面着手,大力推进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围绕县域四大片区建设,以筠连城区三产融合集聚发展核心区、沐爱绿色能源种养循环片区、蒿坝生态康养农旅融合片区、大雪山特色农业联动辐射发展片区建设为抓手,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集中连片发展肉牛产业,鼓励和引导养殖户向养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迈进。2024年末,全县有养牛专业合作社96个、养牛家庭牧场89个,全年肉牛存出栏17.81万头,存出栏量居川南各县(区)第1位。
三是大力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编制《筠连县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制定《关于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试行)》,大力发展以中医药为特色的药食同源健康产业。创新“公司牵头建基地+农业部门抓技术+乡镇配合促发展”的运作模式及“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方式,发展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15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18万亩,正积极推进1.5万亩林下中药材种植。牵头成立泛乌蒙山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联盟,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中医药发展格局。2024年,成功牵头川渝滇黔四省市54个县(市、区)召开泛乌蒙山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联盟成员会议,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牌。
立足三链同构
唱好“产”字歌
一是做强农业生产供应链。盘活农村闲置厂房、村公所、宅基地等资源,用于连片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梯次打造一批茶叶、肉牛、中药材、竹产业等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推进筠连镇—巡司镇—沐爱镇—腾达镇茶产业示范区、乡村振兴农特产品综合产业园、红茶产业园等11个特色农业园区建设,持续巩固全县茶叶、肉牛、中药材等“3+N”特色农业产业种养规模。2024年,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30万亩,产干茶2.46万吨;出栏肉牛5.81万头、生猪46.98万头;中药材面积达7.18万亩,产量达到3.8万吨。
二是做优农业精深加工链。发挥筠茶、水粉产业园等农特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作用,深度挖掘茶叶、肉牛、中药材等农产品的多重价值和衍生产品,做好农特产品工业化关键技术攻关,建成集规模养殖、系统加工、冷链配送、绿色餐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实现“产品”变“商品”,把农业种养优势变为工业加工优势。2024年,筠茶公司标准化超级工厂车间建成投运,日处理鲜叶能力提升至40万斤,成为茶叶行业超级工厂,全县生产精制茶7800吨、增长25%;药材加工业产值增长94.3%。
三是做响农业品牌价值链。依托南丝绸之路不夜城、春风山庄、五尺道·筠州驿等线下消费场景,不断提升筠连茶叶、肉牛、中药材的知名度和群众消费认同,全力推动“筠连红茶”“筠连黄牛”“筠连水粉”打造成全国知名农产品品牌。筠连红茶以46.92亿元居全国红茶品牌价值榜第八位。央视CCTV-2《生财有道》以《山水之间有传承》为题报道了筠连水粉和筠连椒麻鸡。筠连本土餐饮店德馨堂、篱垣里在宜宾开设形象店,更生园等3家入选宜宾特色餐饮名店,筠连农业产业发展正从“产量高地”向“价值高地”跨越升级。(程健 中共筠连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