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5年第9期

【谈发展】探索乡村数字化发展有效路径

发布:2025/09/03 15:11  作者:李党正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5年9月  阅读量:

当前,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农业农村建设,着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乡村数字化发展,是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与农民收入水平的关键所在。要锚定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以及推进建设农业强国目标,通过建立和完善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注重人才供给、培育乡村新业态等有效路径,让乡村数字化发展行稳致远。

建立乡村数字化发展的政策体系

完善乡村数字化政策支持体系。近年来,中央不断推出一系列指导建设的政策文件,《数字乡村指南2.0》《关于开展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的通知》《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文件为乡村数字化建设指明方向。各级政府也要配合中央制定政策落实方案,依据当地乡村数字化发展现状制定行之有效的落地方案,同时完善乡村数字化建设监管和考核评价机制,构建制定—执行—监管—评价一体化建设机制。不断细化责任,明确具体发展任务,激励职能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将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落实到位,从而更好推动乡村数字化发展行稳致远。

加大数字乡村建设投入

政府职能部门在乡村数字化进程中要给予相应资金支持,提供专项资金对所在辖区的乡村数字化进行补贴,有效对接社会各类资源。政府可以有效整合相关乡村数字化发展项目,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链共投共享的发展模式。鼓励农业企业积极关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在乡村数字化进程中给予更多技术和资金支持,通过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实现盈收。

 

注重乡村数字化人才供给

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人才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同时也是乡村数字化发展的重要保障。着力培养以当地农民为主的数字化技术人才队伍,培养既懂得农业专业理论知识又了解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村委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搭建平台,村集体为高校提供数字化实践基地,高校派遣专业师资队伍对农民进行数字化培训。要根据现实发展需要及时引进数字化领域人才,为人才队伍提供创新创业平台,优化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的入村率,开拓乡村数字化发展新局面。

培育乡村数字化新业态

智能时代,利用“互联网+”引领农村产业创新性发展,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将最新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农业生产方面,催生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动力、焕发新的活力,实现农业发展信息一体化发布、智能化耕种、网络化经营,提升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新高度。农村地区要加快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共建平台,通过信息共享优化农业技术数据采集、信息沟通等,着力开创乡村数字化产业新局面。利用农业信息推送小程序让农民足不出户了解自家农作物生产状况,并通过设备自我调整提供精准化方案解决作物生长问题。不断加快建设智慧化、智能化、区域化的农村发展新业态,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是促进数字化和乡村发展深度融合的必然产物。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24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大思政’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数字意识形态安全的理念、价值意蕴及引导策略研究”(编号CJSFZ24-12)]

李党正 成都外国语学院教师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