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5年第9期

【县域金融】县域场景数字金融的实践与探索以四川乐至农商银行为例

发布:2025/09/03 16:14  作者:韩甲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5年9月  阅读量:

[摘要]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金融行业正经历着从传统金融到场景生态的转型变革。农商银行深耕场景生态要精准发力,通过上下联动、内外协同、强化综合营销运营,进一步促进生态共建、价值深耕、长效管理等,动态优化场景功能,迭代升级低效场景,以更精准的服务触达县域经济神经末梢,积极构建具有特色的县域金融生态圈。

[关键词]数字金融;场景金融;乐至农商银行

[作者单位]四川乐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乐至农商银行立足县域经济特色,积极响应四川农商联合银行关于场景金融业务发展的要求,以高频刚需场景为突破口,在停车管理、收银服务、校园缴费、单位食堂等多场景领域布局,建设应用“停车通”“商超通”“校园通”“食堂通”等标准化场景金融产品,实现金融服务从“物理网点”向“生活场景”的深度渗透。截至5月末,乐至农商银行已累计搭建283个场景,涵盖商超、旅游、物业、学校等多个领域,1—5月累计实现交易人数26.87万人次、交易笔数78.22万笔、交易金额达1.08亿元,通过各场景沉淀日均存款1.33亿元。

传统金融到场景生态的转型

当前,县域金融市场格局正加速重构,传统单一的存贷服务模式已难以应对居民消费分层化、商户经营数字化、政务服务智能化的多元需求。县域居民的消费需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的衣食住行,而是呈现出个性化、品质化的特点,不同收入层次的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差异明显;商户的经营模式也在向数字化转型,从传统的线下交易逐渐转向线上线下融合,对高效的收银系统、精准的数据分析等金融支持需求迫切;政务服务也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学校师生、企业员工对便捷的线上缴费及智能结算需求持续攀升。加之国有大行、互联网金融机构凭借技术优势,加速下沉县域市场、抢占消费场景入口,县级农商行若固守单一金融产品供给,将面临客户流失、市场份额萎缩的危机。从银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发展场景金融,构建开放、协同的场景生态圈,推动业务增长从“单点突破”向“系统联动”升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多场景布局的实践与成果

聚焦出行场景,“停车通”构建智慧生态圈。乐至农商银行以停车这一居民日常高频出行场景为切入点,着力构建金融生态。经实地调研和筛选,深度整合市政停车资源与银行支付服务,选取了县城核心居民小区及热门景区公共停车场进行“停车通”布设。通过智能道闸系统与银行支付接口直连,实现车牌识别、无感支付的全流程数字化。车主只需在蜀信e手机银行“无感停车”板块绑定车牌与银行卡,便能在进出停车场时实现停车缴费“零接触、秒通行”,取代了传统扫码缴费方式,优化了车主的出行体验。同时,乐至农商银行结合车主停车、加油、洗车等一系列高频消费场景,定向配置停车费减免、6元洗车、加油满减等优惠活动,将车主引流至社保卡、信用卡、手机银行及ETC业务。截至5月底,乐至农商银行通过活动引流,新增社保卡987张,新增手机银行用户1325户、信用卡用户248户、ETC用户265户,实现单客价值提升。

赋能商贸场景,“商超通”织就普惠金融网。乐至农商银行聚焦县域商贸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积极与超市、烟草公司、景区等达成战略合作。目前,已与辖内1家旅游景区、3家大型超市进行支付接口对接,并在200余家烟草商户布放智慧收银系统终端设备。“商超通”系统集成商品扫码、促销活动配置、多渠道支付等功能,同步提供收银结算与经营数据统计服务,让商户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商品销售情况,助力商户提升经营管理效率。此外,乐至农商银行积极推动商户及景区入驻“惠生活”平台,通过线上引流、支付优惠等方式,双向提升平台活跃度与商户销售额。依托深度介入商户经营环节,银行能及时了解商户资金流水、经营状况等信息,从而针对性地为商户提供经营性贷款、工资代发等金融服务,同步带动银行卡、手机银行等业务渗透。截至5月底,“商超通”收单交易量突破64.34万笔,沉淀商户日均存款余额1,620万元,初步形成“场景引流+金融转化”的闭环生态。

深耕教育场景,“校园通”激活金融服务链。乐至农商银行依托资阳市“天府市民云APP”建设及在线教育缴费数字化转型契机,主动与县教育主管部门沟通合作,成功将“校园通”智慧缴费平台覆盖县内46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有效拓宽了校园服务场景。“校园通”不仅为校方提供教务管理、收费管理、资金结算等服务,助力提升校园财务管理效率,让学校的收费工作更加规范、便捷,还为家长带来便利,家长通过手机银行端口,即可实时完成学费缴纳、学情动态查询等操作,省去了排队缴费的麻烦。借助“校园通”的推广,乐至农商银行同步开展配套业务营销,面向校方重点营销对公账户开立;针对教师及家长客群,批量推广手机银行、社保卡、个人消费贷款等产品,其中专为教职工定制的公职人员信用贷款,凭借纯信用、低利率优势,成为该客群的首选。截至5月底,“校园通”带动手机银行活跃率增长,累计实现线上缴费1.7万笔,交易金额突破1,555万元,有效解决传统校园缴费“排队难、对账难”问题,并成功沉淀个人及对公客户资源,通过该场景搭建,带动约4,500万元公职人员贷款新增,为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注入动力。

开拓政务场景,“食堂通”筑牢清廉新防线。乐至农商银行积极响应省纪委监委“清廉食堂”改革试点要求,在县域内11家政企单位、学校、医院等机构上线“食堂通”系统,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智慧食堂管理平台。该系统集成员工就餐管理、食堂日常运营和纪委监督管理等应用端,为就餐人员提供扫码、刷脸就餐等服务,让就餐更加便捷;为食堂管理者提供人员及食材进销存管理,便于食堂精准采购、规划成本;也助力纪委监委实现对食堂运营的有效监督,防止浪费和违规行为。通过“食堂通”的推广,乐至农商银行批量拓展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业务,将服务延伸至工资代发以及对公账户、员工银行卡和手机银行开立等金融场景,为公职人员贷款授信、信用卡业务奠定基础;同时,有效落实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要求,助力合作单位实现“零接待、零浪费”目标,为筑牢清廉防线提供数字化支撑。截至5月底,“食堂通”累计交易达1.2万余笔,带动合作单位日均对公存款沉淀约1,156万元,切实提升了客户黏性与品牌公信力。

场景金融推进策略

上下联动,精准发力。为打破传统营销模式中各层级各自为战的局限,建立总行统筹规划、部门专业赋能、支行深度拓展的联动营销体系,变“单兵作战”为“团体作战”。总行层面,成立行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结合市场动态与发展战略,制定清晰的阶段性营销目标和资源分配方案,确保全行资源向重点市场和高潜力业务倾斜。科技与零售业务相关部门紧密协作,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客户访谈等方式开展市场调研,精准捕捉目标客群以及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基于调研结果优化现有产品功能,针对支行营销团队开展产品知识、沟通技巧等专项培训,提升一线人员的专业能力。支行作为营销落地的关键环节,充分整合辖内网点、客户经理及社区联络员等资源,将总行任务按区域、客群细化分解,明确每个岗位的责任分工,同时深入社区、商圈、工业园区等场景,通过举办惠民活动、上门服务等方式,开展精准营销推广与客户维护,提升客户触达率和满意度。

内外协同,生态共建。秉持开放共享的理念,积极拓展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商贸公司等各类主体的合作关系,构建内外联动、优势互补的开放型合作生态。在与政府部门合作方面,通过提供支付结算、信贷支持等金融服务,深度嵌入政务服务场景,同时,通过政务渠道获取的各项数据资源,可助力客户营销、信用评估及风险防控;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时,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工资代发、公职人员个人消费贷款等,并借助其平台资源,开展综合营销,扩大客户群体;与商贸公司及行业协会合作,整合商户资源,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场景,推出商户定点消费优惠等活动,既助力商户经营,又为客户带来实惠,最终实现外部资源赋能与内部服务输出的双向增值。

综合营销,价值深耕。为打破部门壁垒和业务界限,提升客户服务的综合性和专业性,加强公司业务、零售业务、电子银行等条线之间的协同配合,实现客户资源共享、产品交叉销售、服务协同联动,全面提升客户综合金融服务体验和价值贡献度。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共享客户信息和业务数据,让各条线都能全面掌握客户需求,避免形成信息孤岛;针对重点客群或客户,为其提供一站式、全周期的金融服务。打通各条线客户信息,对客户进行统一画像和分层管理,挖掘客户在不同业务领域的需求潜力。依据客户画像和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产品交叉销售,如为企业客户推荐适合的零售服务,为个人客户介绍匹配的公司业务,同时引导客户使用电子银行渠道办理业务,提升电子银行渗透率。在服务协同联动方面,各条线在客户接待、业务办理、跟踪服务等环节加强配合,确保客户在办理不同业务时获得连贯、一致的服务体验。

强化运营,长效管理。构建覆盖“需求洞察、客户触达、服务优化”全流程运营管理体系,实现对业务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前期结合大数据分析与客群深度走访,精准捕捉不同场景下的金融需求。通过客户交易数据等信息,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和行为规律;同时,组织客户经理深入社区、企业、商户等进行实地走访,与客户面对面沟通,了解其实际经营状况、融资需求、服务痛点等,为各金融场景提供定制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在后期运营维护阶段,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实时监测市场变化、行业政策调整及客户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和服务方案。根据客户反馈和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产品服务功能,迭代升级现有产品,推出新的服务项目。最后加强风险防控,建立全流程风险监测和预警体系,对业务开展过程中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进行实时监控和处置,确保业务合规稳健运行,夯实场景金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根基。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