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5年第9期

【专家智库】马鞍山市低空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发布:2025/09/03 15:17  作者:本刊编辑部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5年9月  阅读量:

发展低空经济是全国各地竞相追逐的重要产业赛道。安徽省马鞍山市具有一定的低空制造产业基础和较为丰富的低空应用场景,但也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空域资源较复杂、产业规模不够大、市场主体数量少等困境。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完善产业发展布局、拓展低空应用场景、引育低空经济人才、营造低空经济氛围等措施,推动马鞍山市低空经济“振翅高飞”。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创新引领、绿色低碳、数实融合、辐射广泛等特点。当前,我国低空经济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安徽省作为全国第三个、长三角地区唯一一个获批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的省份,低空优势明显,低空经济布局较早。其中,马鞍山市具有一定的低空制造产业基础和较为丰富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但也存在诸多短板。因此,要全面透视马鞍山市低空经济发展现状、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马鞍山市低空经济“振翅高飞”。

马鞍山市低空经济发展的现状透视

政策支持有力度。从省级政策看,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在2024年4月发布的《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中提出,发挥马鞍山市低空制造配套优势。安徽省交通运输厅于2024年3月发布的《安徽省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马鞍山市依托政务航空平台,积极探索低空无人机在政务服务场景的应用试点,助力公安、城管、水利、交通、农业、应急等行业,提升城市综合治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其中,马鞍山市的安徽靓马科技公司研发的“靓马翼飞”政务航空平台列入重大试点任务清单。从市级层面看,马鞍山市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的低空经济产业工作专班并制定了专班工作方案,委托了国内专业院校和机构开展《马鞍山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和《马鞍山市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正在研究制定《马鞍山市低空经济发展促进条例》。此外,马鞍山市被遴选为安徽省首批试点建设低空智能信息网和市级低空飞行数据中心的城市。

低空制造有优势。马鞍山市是一座钢铁城市、工业城市。作为老工业基地,马鞍山市工业门类齐全,涵盖41个工业大类中的36个、31个制造业大类中的30个,具有较强的制造业基础和产业配套能力。目前马鞍山市的宝武特冶、中钢天源、迈安特航空、智鸥驱动科技等公司已经在低空制造领域展现出一定实力。中钢天源是国内磁性材料产品行业龙头企业,在高纯四氧化三锰生产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现已形成年产超过6万吨四氧化三锰的生产能力,相关产品可用于军民用航空发动机及机体关键部件。迈安特航空专注于金属蜂窝结构复合新材料、透平机零部件开发与制造,具备健全的AS9100质量保证体系,钎焊热处理、熔焊、电火花等多种特种工艺通过了国际航空航天认可的NADCAP审核。智鸥驱动在无人机动力、直流伺服驱动器、特种电机及其驱动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提供大载重系留、eVTOL动力整体解决方案,产品主要应用系留消防、eVTOL/飞行汽车、物流运输等行业领域。

场景应用有潜力。低空应用与运营服务等是低空经济产业链下游的核心内容。目前马鞍山市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涉及地理信息、农林植保、城市低空安防巡检、低空旅游观光等领域。特别是马鞍山市近年来积极探索低空无人机在政务服务场景的应用试点,城市综合治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以靓马科技为例,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靓马翼飞政务航空平台”不仅被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纳入生态合作伙伴,还成功中标泰国曼谷兰实区智慧城市项目;打造的“无人机警政一体化”飞行平台在杭州公安首个低空警务作战中心应用;研发的无人机低空数据平台,形成“空天地”一体化服务体系,为城市管理提供了全方位的科技支持。此外,花山区的航天宏图公司也在低空经济领域崭露头角。该公司与马鞍山市120急救中心携手研发了“智慧医疗空中救护车”项目,可打造“空中救护车”新模式。马鞍山市的天创现代农业公司专注于无人机销售、无人机植保服务、无人机飞手培训,被安徽省植保总站评为“全省专业化病虫害防治示范组织”。马鞍山市当涂县峰之韵滑翔伞公司专业从事滑翔伞体育运动,是全国滑翔伞运动培训合作机构,能够为游客提供刺激新奇的低空旅游观光服务。

人才培养有基础。马鞍山市共有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学院、皖江工学院等6所高等院校以及10余所各类中职学校,具有较好的科教资源。安徽工业大学的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跻身全球ESI排名前1%,具有培养低空经济人才的优势与基础。马鞍山学院开设了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无人驾驶飞行器设计能力、操控能力、测绘能力、航空摄影能力等。马鞍山市淮航技工学校成立了通航产业学院,并开设了无人机应用与技术、航空服务等与低空经济密切相关的专业。该学校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是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指定的无人机技能评测机构,已累计开展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培训50余期,每年培养近1000名专业技术人才。此外,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空中乘务专业,马鞍山理工学院开设了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能够为马鞍山市低空经济发展培养相关人才。

马鞍山市低空经济发展的问题剖析

基础设施不完善。以通用机场、低空飞行起降站等为代表的物理基础设施、以低空空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及以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为代表的数字化管理服务系统等低空基础设施,是保障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的基石。目前,安徽省已经建成通用机场5个、在建通用机场3个、已批复通用机场2个,但马鞍山市尚无通用机场。原先规划建设的和县、含山县和当涂县的A2级通用机场项目因空域资源原因均未实施。马鞍山市也没有标准的临时起降点,只有50个左右的无人机机巢。马鞍山市尚无低空飞行器公共服务测试场、检验检测基地,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电磁等信息基础设施尚不健全,数字化低空飞行保障体系也不健全。

空域资源较复杂。马鞍山市交运局已经对市域内的适飞空域进行了划分,最大起飞重量25千克、飞行真高在120米以下的无人机在适飞空域内的飞行无需提出申请。但是,马鞍山市周边有南京禄口机场、南京老山直升机场、芜湖宣州机场(芜湖三元通用机场)以及相关军用机场,低空空域、低空航线规划、低空起降场地设置方面受限制较多。2025年度安徽省共获批低空空域30个,同比增长43%;获批低空航线27条,同比增长50%。但是马鞍山市仅获批1个“以当涂大青山临时起降点为中心,半径3千米范围内,真高200米(含)以下”的ZSAH22号空域,未获批低空航线。

产业规模不够大。2023年安徽省低空经济总体规模已经突破了400亿元。《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提出,到2025年低空经济规模力争达到600亿元,2027年力争达到800亿元。马鞍山市的低空经济产业主要集中在发动机、起落架、低空飞行器动力系统制造以及低空运营场景两大类。在低空制造领域,整机制造企业智翔航空科技公司和智鸥驱动科技公司还未实现大批量生产,无法发挥带动作用;在地理信息专业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的靓马科技、航天宏图、金禾软件等公司的营业收入均未超过5000万元。总体来看,马鞍山市低空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极其有限。

市场主体数量少。截至2024年4月24日,安徽省共有低空经济相关企业8384家,而马鞍山市仅有189家,在全省占比仅为2.25%。其中合肥市集聚了亿航智能、零重力等低空经济产业链核心企业110多家,初步形成了集研发、制造、销售、运营、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芜湖市已实体化运营芜湖低空智联中心、多域无人系统技术中心,集聚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200家,整机重点核心部件自主配套率达100%。相比较而言,马鞍山市低空经济相关核心企业仅有10余家。

马鞍山市低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安徽省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等单位联系沟通,进一步摸清马鞍山市低空空域资源情况,为编制马鞍山市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提供基础。积极向上争取,力争在和县或含山县建设一个通用机场。全力争取申报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城市,进一步加大低空飞行营地、临时起降场地、临时起降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企业利用现有机巢加装标志线圈和消防设备,升级为临时起降点。引导本地信息技术企业和运营商,谋划建设5G-A低空专用基站、气象探测系统、电动飞行器充换电站等设施。学习深圳、南京等其他城市经验做法,逐步探索建设低空智能信息网、低空飞行数据平台以及低空监管服务平台,发布数字化低空目视飞行航图,建立低空飞行安全监测、预警、应急体系,确保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

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充分发挥马鞍山市低空经济产业工作专班作用,成立低空经济招商小分队,绘制低空经济产业链图谱,编印低空经济产业招商指南,在培育壮大本土企业的同时,积极招引国内外低空经济项目来马鞍山市落地。立足马鞍山市在电池、电驱、金属材料(轻量化材料)、精密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基础和优势,重点在上海、深圳、江西南昌、湖南株洲等地招引无人机、eVTOL整机、“三电”系统、航空发动机(增程器)、航空材料、机体等领域的低空经济企业。鼓励智翔航空等本地企业与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共同研发生产重载无人直升机、大吨位长距离物流型无人机、eVTOL整机等。依托智鸥驱动等本土企业在电机、电控领域的龙头地位,积极吸引国内外上下游企业在马鞍山市设立固态(半固态)电池、电驱等领域的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发挥马鞍山市在金属材料产业的独特地位,引进航空钢材、高温合金、碳纤维材料等航空材料类企业。面向飞行器关键零部件优化设计,发挥马鞍山市铝锭铝液产能优势,积极招引机身机翼铝合金结构件等低空经济零部件生产企业落户。

完善产业发展布局。以推动马鞍山市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化发展为目标,以低空制造和低空应用协同发展为抓手,努力打造“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场景应用”一体化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建议按照“双区为核、多极协同、载体开花”思路,谋划马鞍山市低空经济产业空间布局。即:依托雨山区和郑蒲港新区的低空制造和低空物流产业基础,利用好港口物流和滨江生态旅游资源,加快低空经济企业集聚和高水平发展,重点发展低空经济核心零部件、无人机整机、低空物流、低空旅游等产业,着力打造马鞍山市“一江两岸”两大低空经济核心阵地;以花山区、含山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增长极,推动马鞍山市低空信息管理与服务、低空应急保障、低空农业植保、低空观光旅游、低空动力系统制造等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支持和县、当涂县、博望区、慈湖高新区等县区各载体丰富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立足区域特色发展低空经济产业,形成区域特色明显的低空产业集群。主动学习有关城市低空经济发展经验,前瞻性布局,尽快形成龙头企业创新引领、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园区集群茁壮成长的低空产业生态。

拓展低空应用场景。大力推动低空技术与生产生活场景的融合应用,逐步引导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开发应用场景、培育市场需求,形成并定期发布“机会清单”。依托花山区地理信息服务企业集群,促进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融合创新发展,大力拓展低空经济在文化旅游、灾害预警、生态治理、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等领域的应用。支持各县区及市直部门主动开放低空经济在公共服务领域示范应用场景和商业应用场景,吸引低空运营企业积极参与低空场景开发和示范应用。特别是要依托马鞍山市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开发低空经济在文化旅游观光领域的场景开发应用。积极向上争取空域资源,推动采石矶风景区、薛家洼生态园、长江不夜城、当涂大青山等景区开发飞行营地、低空飞行观光体验、航空拍摄等低空飞行旅游项目。争取开通低空旅游航线,将马鞍山市各景区通过“天路”连点成线。支持含山凌家滩遗址利用无人机或轻型载人飞行器打造空中游览项目,在遗址周边定期举办以玉文化为主题的无人机灯光表演,开发无人机模拟考古勘探、玉器纹饰航拍分析等低空研学课程,探索举办“凌家滩玉文化航空嘉年华”活动,打造独特文化IP。

引育低空经济人才。依托驻马央企和大单位等平台,加大对低空经济领军型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培育。鼓励支持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学院、皖江工学院、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申报开办专、本、硕、博各层次的低空经济相关专业,加快培养各类型的低空经济创新人才。加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海外人才工作站建设,汇聚国内外一流低空经济人才和团队。积极开展“低空工匠”培训,加快培养一支熟悉低空制造技术和低空运营管理的复合型产业人才队伍。引导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企业、专家、公众广泛参与,推动成立马鞍山市低空经济研究院,组建跨行业、跨区域的低空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适时引导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成立低空经济教研室,在市委、县委(区委)党校(行政学院)的各级干部培训中,将低空经济的理论与应用实践纳入培训内容,不断提高马鞍山市领导干部的低空经济思维。

营造低空经济发展氛围。研究实施马鞍山市低空经济发展“一把手”工程,全面统筹领导马鞍山市低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加快编制马鞍山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五五”规划,积极开展马鞍山市低空经济的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引导马鞍山市各界积极关注低空经济发展。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用好用足用活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支持马鞍山市低空经济发展。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将低空经济纳入马鞍山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重点支持范围,支持重点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推动低空经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鼓励相关企业加强与国际国内低空经济标准机构交流,深度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加强低空经济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马鞍山市低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努力为安徽省乃至全国低空经济发展评价与统计监测提供马鞍山智慧和方案。定期组织举办具有行业重要影响力的低空经济论坛和大赛活动,努力争取更多国家级低空经济活动在马鞍山市举办。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低空经济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AHSKYQ2024D073)]

成祖松 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教授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