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5年第9期

【典型案例】深耕资源 万源加快产业振兴步伐

发布:2025/09/03 15:34  作者:本刊记者 黄世涛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5年9月  阅读量:

资源为墨,产业为笔。在秦巴山区的画卷中,万源市正以其独特的富硒土壤、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抒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走进万源,一幅幅生动的产业图景映入眼帘:富硒茶园里,茶农们正忙碌着采摘鲜嫩的茶叶;工业园区内,智慧工厂机器轰鸣;旅游路线上,游客沉浸在红色文化和自然风光中……

近年来,万源市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推动产业融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2024年,万源市地区生产总值176亿元,同比增长6.0%,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以“资源赋能、创新驱动、绿色引领”走出了一条四川欠发达县域加快追赶的特色发展道路。

万源市固军镇白羊三清庙茶园基地  马娟 摄 .jpg

万源市固军镇白羊三清庙茶园基地  马娟

立足“富硒”

山区农业添效益

万源市地处中国三大富硒带之一,是四川唯一天然富硒区,富硒土壤面积广阔,硒含量适中且稳定,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富硒农产品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青睐。万源市依托富硒土壤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富硒农业,打造万源农业产业的特有名片。

“为充分发挥富硒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加强土壤硒含量普查,建立动态监测数据库,科学规划富硒农产品种植区域;推广标准化种养技术,建设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种养基地,提高农产品品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富硒农产品种植户和加工企业给予资金补贴和税收优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万源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了提高农业产业效益,万源市一方面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如粮食烘干、茶叶杀青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开发富硒茶饮料,富硒黑鸡即食产品、富硒马铃薯淀粉等高附加值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效益。

在此基础上,万源市通过“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打造了“万源富硒茶”“万源旧院黑鸡”等一批知名品牌。同时加强市场营销,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手段开拓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此外,万源市还积极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销会,展示推广富硒农产品,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

目前,万源市富硒农产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品质持续提升,农产品加工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富硒农产品在很多平台成为“抢手货。”

万源市铁矿至黑宝山旅游道路  李飞鹏 摄.jpg

万源市铁矿至黑宝山旅游道路  李飞鹏

科技驱动

工业迈上新台阶

走进万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记者看到一派繁忙景象。通信网络四通八达,大数据中心机房内服务器高速运转,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随处可见……

随着5G网络的普及和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万源市敏锐捕捉到了这一机遇,大力推进通信网络建设,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近年来,万源市加大对通信基础设施的投入,实现5G网络全覆盖,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网络支撑。“我们有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车间,借助5G网络工作人员可以远程操控生产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万源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吸引大数据、人工智能企业落户,万源市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土地供应、资金扶持等。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有大数据企业落户万源后,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不仅获得税收优惠和场地补贴,还通过与高校合作,引进了一批专业人才,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为有需求的多家企业提供了大数据解决方案,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在各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全市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逐步壮大。”万源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引进了多家相关企业,涵盖了数据采集、储存、分析、应用等多个领域,这些企业在推动万源市产业升级、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市场需求,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制定产业政策,企业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万源市还积极推进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传统工业企业开展“智改数转”,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我们有的企业通过引入智能制造系统实施生产过程数字化监控管理,生产效率提高了30%,企业效益显著提升。”万源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万源市玉带乡太平贡米基地  马娟 摄.jpg

万源市玉带乡太平贡米基地  马娟

资源融合

文旅康养放异彩

自然风光旖旎、历史文化悠久、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这是万源市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万源市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萼山,有被誉为“川东小峨眉”的八台山,还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和众多历史遗迹。万源更是革命老区“红色之城”,诞生了四川最早的一支革命武装力量——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游击队,1934年“万源保卫战”是红四方面军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斗最艰苦、战绩最辉煌的战役之一,境内红色遗址遗迹众多,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依托资源优势,万源市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和康养产业。在文旅产业方面,加强景区景点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对八台山、龙潭河等景区实施升级改造,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新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改善游客体验。同时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如八台山冰雪节、龙潭河漂流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在康养产业方面,万源市推动建设了多个康养基地,推出了中医养生、温泉疗养、森林康养等多种康养产品。“在养生基地,我们在森林中漫步,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还能够享受到基地提供的中医理疗、药膳等服务。”游客向记者分享在万源康养的体验。

文旅和康养产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增长。2024年,万源市游客接待量增长21.6%,拉动消费增长31.4%,旅游综合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文旅产业和康养产业,已成为万源市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万源市白沙水厂  张运崟 摄.jpg

万源市白沙水厂  张运崟

如今,随着万源市特色资源的价值被进一步挖掘和转化,一二三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创新驱动、绿色引领正为这座川东山区县注入强劲动力。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