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对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必须持续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并发挥好关键作用。推动工商资本下乡,要科学界定政府、工商资本、农民三方之间的职能边界,从制度层面入手,破除目前工商资本下乡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起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农民主体作用有效发挥的长效机制。
正视当前工商资本下乡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政策和市场均希望更多工商资本进入乡村。与此同时,“三农”领域融资难、用地难、嵌入难等诸多问题也随之暴露。
工商资本下乡积极性不高。在各级政府大力推动及政策优惠吸引下,工商资本涌向乡村。但具体到县域来看,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多,而西部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多数工商资本对投资乡村仍保持审慎态度。一方面,大多数工商企业不熟悉农业农村,对投资“三农”心里没底;另一方面,部分企业过分看重政府支持政策,而没有从投资经营的角度去深入研究“三农”领域蕴藏的巨大市场空间。如宜宾市叙州区2024年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71个、协议投资额342亿元,没有较大的涉农项目。
工商资本下乡要素难以保障。一是土地流转难。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不健全,存在农民保守不流转、流转价格偏高等现象。二是融资难。涉农贷款条件高、资料多、手续繁琐,且额度低、利率高。三是人才支撑弱,农业、林业、科技等专业人才缺乏,基层技术人员不足,老龄化严重。如宜宾市叙州区每千名农业从业人员拥有基层农技员仅0.52人,远低于东部地区3—4人的平均水平。
缺乏土地价值提升的基础设施。当前,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普遍较差,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仅具有生产功能,缺乏经营价值。加之“三农”领域普遍存在农业市场主体发育不足、政府对工商资本下乡有效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共同制约着工商资本下乡。
透析制约工商资本下乡的原因
制约工商资本下乡的因素有很多,但从本质上来说,这是由于资本的属性与“三农”领域的发展现状和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冲突造成的,只有从底层逻辑上来认识和把握其本质规律与发展趋势,才能找到破解工商资本下乡现实困境的“金钥匙”。
资本的逐利性与投资“三农”的低效益性构成制约工商资本下乡的基本矛盾。工商资本下乡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利润,这是由其金融属性决定的,而“三农”经济则存在效益低下的基本特征,“一高一低”的不匹配导致部分工商资本不敢或不愿投入“三农”领域。一是生产成本和收益不均衡。随着土地和水资源短缺矛盾的加剧,农业用地、农资、农机等投入成本逐渐增加,推高了农业生产成本,但与之对应的是农业产出收益远低于成本涨幅。二是农业整体利润水平不高。工商资本获取高利润主要得益于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营销市场化,但农村地区受地理条件、生产技术、土地政策、风土人文等多因素限制,难以大范围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再加上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缓慢,农业比较效益低,企业利润空间不大,影响了工商资本下乡的积极性。
资本的高流动性与投资“三农”的低周转率构成制约工商资本下乡的现实矛盾。流动性是指资产转换成现金的速度和难易程度,而工商资本以资本市场为载体进行运作,相较于其他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流动性。从工商资本的视角来说,为实现短周期的投资切换时间,往往谋求快节奏地完成投资、生产、销售各环节,提高资本周转速度,追求短期内实现高收益。但农业生产的属性决定了工商资本下乡无法实现资本的高流动。一是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的周期长。农作物的种植流程多、生长周期长,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进行生产、管理、收获、加工等,才能转化为可销售的商品。二是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的效率低。由于季节性、采摘运输损耗、距离消费市场较远,以及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限制等原因,农产品难以高效转化为可售商品。三是周期短的农产品种植受限。工商资本下乡过程中,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周期短、风险小、利润高的蔬菜、鲜花、乡村旅游等“非粮”和“非农”领域,但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必须坚守的底线,种植经济作物或者是开展“非农”生产必将严格限制。
资本的避险性与投资“三农”的高风险性构成制约工商资本下乡的对冲矛盾。避险性是资本的基本属性,而农业农村的生产经营一直都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一是制度风险,表现为政府行为或政策变动等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使农业经营遭受损失。二是法律风险,表现为资本违法经营、违规投资,以及农民法治思维缺失而存在的潜在毁约风险。三是自然风险,农业生产常会遭受气候、地质、生物等各类灾害,此类风险发生随机、难以避免。四是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农产品供需关系不稳定、价格波动频繁、周期比较明显而导致的市场反阻生产经营。
资本的垄断性与农民主体利益的普惠性构成制约工商资本下乡的根本矛盾。从工商资本的视角来看,大部分资本都会在强盛之后将利益垄断作为根本目标,即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利用自身雄厚资本,获得更高额的垄断利润。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来说,乡村振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经阶段,共同富裕的目标是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这与资本追求垄断性构成根本矛盾。而从垄断的结果来看,虽然垄断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形成规模效应,但工商资本可能利用知识话语权、雄厚资本等优势,在与农民的博弈中占据上风,最终与乡村发展和农民利益脱节。而农民在资源掌控上难以和工商资本相抗衡,一旦形成垄断,农民在工商资本下乡过程的参与度、主动性就会极大降低,缺乏话语权,导致利益受损。
破解工商资本属性
制约乡村振兴的路径
政策保障:做好工商资本下乡政策的顶层设计。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设计,加快激活农村生产要素,促进产业融合,提高生产效益,从而有效破解工商资本的逐利性和农业效益不高的问题。一是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确保工商资本下乡所需的土地和房屋供给,降低生产成本。二是推动土地集中规模经营。探索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依托,通过“一口对外”的方式与工商资本开展深度合作,以替代工商资本从分散的小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建立跨行业跨区域的经济联合体,以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益。三是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以一产为基础推动产业链向二产、三产延伸,引入工商资本参与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储藏保鲜等新产业新业态,助推农业质量效益实现整体提升,确保工商资本“有利可图”。
切段分流: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破解农业产业领域投资周期长、商品转化率低等现实难题,以及与工商资本流动性强、追求短期效益等的内在矛盾,重点在于构建起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一是推动产业链延伸,拓宽农业利润渠道。通过数字赋能产业链延伸、多功能拓展、生产服务智能化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促进农文旅融合,开发农村商贸、冷链物流来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拓宽单一农业产业的利润渠道,以产业链条长、利润“回得多”来破解转化周期长、资本“回得慢”的困境。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完善水电路气讯、修缮农田水利,以基础设施的完备性减少工商资本投入成本,扩大纯盈利空间,吸引优质资本入驻。三是强化特色品牌建设,提升产业附加价值。以“二品一标”为抓手,要求工商资本注重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推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化,建立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农产品高效率转化为高附加值商品,进而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完善机制:构建具有风险抵抗能力的发展机制。面对工商资本下乡投资的风险,政府需要行使必要手段,设立并优化风险抵御机制。一是强化风险防范意识,降低制度风险系数。充分研判宏观发展形势、预估市场走向,深刻结合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方向正确、容错率大、畸变性小的农业政策,政策执行过程中对流转土地用途、环境保护和公共资源利用等加强动态监管,保持稳定的制度运行模型。二是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减少法律风险隐患。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风险金和复垦保证金制度,在土地流转之前,对投资者的整体实力和信用进行评定,并要求投资者拿出部分资金作为风险保证金,一旦投资者出现违约情况,可将风险保证金发放给土地流出的农户,以保障农户基本利益。同时,通过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促进农民遵守契约精神,降低工商资本下乡投资顾虑。三是拓宽农业保险范围,弱化市场和自然风险冲击。拓宽农业保险范围和服务领域,探索开展一揽子综合险,将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农民短期意外险、农产品价格险等一并纳入农业保险服务范围,满足多元化的风险保障需求。
模式选择:建立正确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最大化的发挥村民、集体、公司等各自优势,在制度机制上构建起多方共赢的利益分配联结体系。一是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当前农户土地入股、资金入股专合社及家庭农场等传统模式上,探索成立乡(镇)级集体经济运营服务公司,通过合作、租赁、托管、入股等多种方式引入工商资本,打造“公司+集体”的利益联结模式;高质量发展一批专合社和家庭农场等,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利益联结主体,打造“公司+专合社”“公司+家庭农场”的利益联结模式;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种养大户,打造“公司+专业大户”的利益联结模式。二是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在利益联结方式、收益分配方面的决定作用,实现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支持农民以土地资源入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鼓励村集体的资源型资产,以及农民的产权、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并获得合理收益。探索合伙人制,使农民更多地分享到产业增值。三是建立完善的利益保障机制。运用财政、土地、税收、补贴、社会保障、失业救济等政策,调节集体、农户与工商资本之间的利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工商资本财产权益,防止非法侵占工商资本财产的行为。完善农村信用体系,保障工商资本与农户契约关系的稳定。完善农村产权保护与交易体系,确保工商资本与农户产权交易的合法性。(黄修国,宜宾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叙州区委书记)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