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摘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赣州市要把握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机遇,通过加快数字经济基础建设、科技创新制度改革、数字人才培育引进等举措,有效发挥数字经济赋能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等领域变革,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促进赣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赣州市
[作者单位] 中共赣州市委党校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要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种新型业态,是提升实体经济效能、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如何把握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机遇,有效发挥数字经济赋能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等领域变革,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成为赣州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赣州数字经济发展成效
近年来,赣州加速拥抱数字经济,紧抓数字经济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依托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路径扎实推进数实产业的深度融合,有效推动了赣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顶层设计,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赣州紧随国家大政方针,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做优做强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制定出台符合本地特色的数字经济扶持政策。首先,加速编制《数字赣州总体规划》。开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数据资源管理、便民利企场景建设、赋能数字经济发展”四大攻坚行动,以数字赋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其次,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筹建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资产评估计价中心产业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赣州分中心。同时举办数据产业大会,邀请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参加大会,为赣南数据港生态发展出谋划策。通过加速推动数字化改革三年行动,发挥数字经济引领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赣州跃居2024年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第57位。
升级基础设施,培育数据要素产业。赣州市入选全国“千兆城市”、全国首批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城市,各项喜人的成绩为赣州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首先,加强信息通信网络建设,持续提升“千兆城市”建设水平。截至2024年7月底,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23927个,实现本地5G信号的全域覆盖。其次,统筹云、网、数、端、安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全市政务“一张网”,市级上云率达100%,接入市直(驻市)单位200余个,市级终端用户6000余个,覆盖全市20个县(市、区)及311个乡(镇、街道)。同时搭建产业数据要素共享平台,聚焦赣州“7510”重点产业链,促进数据要素通过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探索数据资产金融化路径。通过引进和培育一批数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发挥集聚效应,打造数据要素价值化全产业链。
实施数字治理,优化社会分配机制。首先,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稳步推进“数字大脑”支撑赋能。打通各部门间业务流和数据流,通过数据共享、部门协同,依托统一底座,解决“数据孤岛”“重复建设”等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提升政府履职能力,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次,强化社会服务供给,提升数字社会服务品质。聚焦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惠民惠农补贴等领域,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将民声诉求转化为民生数据,组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实现资源、事件、人员的统一调度管理。同时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均衡共享,提升智慧(数字)校园数量与质量,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拓宽应用场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首先,积极实施企业智能化改造,打造5G工厂,实现生产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其次,加快直播电商发展,围绕服装、家具、富硒农产品等特色产业,联合重点直播平台,建设直播电商基地。引进VR技术、动漫游戏、数字文创等项目,发展分享经济、在线经济、平台经济。通过数字技术与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合,强化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同时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形成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提高县域内冷链物流连通率和覆盖率。加快培育农村电商、网络直播等农业农村数字化新业态,提升赣南农产品品牌网络影响力。
赣州数字经济发展困境
经济整体基础弱。赣州市地处丘陵山区,交通不便,长期面临制造业实力弱、服务业发展不优、新经济规模小等问题。而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且由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转型成本高、信息化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等问题,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不充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不大不强,同时城乡网络覆盖程度差距较大,阻碍了赣州市数字经济的发展。
核心技术掌握能力不足。赣州现有的信息产业大多集中在低端市场,在数字技术应用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较薄弱,与发达地区相比技术创新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和配套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尚不能满足数字经济发展需求。
数字经济人才短缺。赣州作为三线城市,高校不多,很难吸引到高素质数字型人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正带来海量的人才需求,人才缺口持续扩大。
数字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加快数字经济基础建设。一是聚焦优势产业,完善“链长制”制度,由市政府领导担任链长,支持链主企业发展。推进产业链集群化发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带动大中小企业融合互通。强化政策支撑,金融服务实体,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二是优化财税支持政策,加大对数字经济重点企业支持力度。构建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完善税收抵减政策,合理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三是要统筹部署5G基站建设,加快推进5G网络覆盖,尤其重点产业园区、重点旅游区、交通干线、重要交通枢纽场所及各县市区重点区域的5G网络覆盖,提升乡村光纤宽带网络覆盖水平和高带宽用户占比。
加快科技创新制度改革。一是完善数字化产业招商机制,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引进领军型企业项目助力赣州数字经济萌发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二是实施梯度培育扶持计划,结合企业规模、营收等情况细化奖补(兑现直通)的形式,纵深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三是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机制,依托互联网平台,强化智慧监管、社会共治,减少政府对数字经济的不当干预,强化数字经济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加快数字人才培育引进。一是组织企事业单位赴高校、科研院所招才引才,完善人才优待政策,既能“引进来”,又要“留得住”。二是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开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开发数字技能培训项目,培育一批“大数据工程师”“数字工匠”“数字创客”,不断壮大数字经济人才队伍。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