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既是文化自身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不断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需要建设与物质文明相适应的现代化的精神文明。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联结的纽带,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具有突出作用。旅游业是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发展要更多地注意文化向度。在文化强国建设视域下,河南旅游经济发展迎来了重要机遇,也具备良好的文化条件。河南地处我国中部,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中国”,而且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仰韶文化到二里头遗址,再到唐风宋韵,灿烂的文物古迹赋予了河南地区独有的文化印记。深入挖掘河南文化,以传承和发展河南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旅游产业发展,既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不断扩大河南文化影响力、建设现代化的旅游产业体系的题中之义。因此,在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分析河南旅游经济发展举措,总结发展经验,有助于为其他地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启示。
河南文化旅游
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历程
一个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受到历史文化、地理区位、科技信息、发展规划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体到某一个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结合本地区的特色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旅游产品,比如,哈尔滨的冰雕节、云贵地区的民俗体验。河南文化底蕴深厚,特色文化要素众多,具有独特的文化吸引力,河南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地挖掘具有河南文化底蕴的特色要素。
回顾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包含了文化与旅游产业不断融合的过程。“十一五”时期,河南省积极打造旅游文化品牌,涌现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大河秀典》《盛世梨园》《君山追梦》《河洛风》等一批优秀旅游演艺节目,寻根文化、功夫文化等独具河南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享誉全球。“十二五”时期,河南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树立“老家河南”“河南·中国历史开始的地方”等旅游形象,通过文化旅游节的形式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文化要素提质增量。“十三五”时期,河南积极筹划构建“一核两带四区”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因地制宜,不断挖掘不同区县的文化要素,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经过三个规划时期的探索和发展,文化已然成为河南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地。“十四五”时期,河南多地总结经验,持续创新,深挖中原文化、黄河文化资源,相继推出精品文化旅游产品,比如:2024年焦作市推出包含商朝文化元素的妲己,洛阳市推出了以代表明代文化的锦衣卫等;2025年春节前夕,河南省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灯会、民俗市集、沉浸体验等主题,开启了“春满中原·老家河南”系列主题活动序幕,开展了“商都新春奇妙游”“大宋中国年”“穿越盛唐洛阳年”等系列活动。从旅游节目、旅游节会到系列文化主题活动,河南文化与旅游的不断融合,让游客在旅游中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强大的魅力与自信。
文化向度上
河南旅游经济发展的启示
旅游的实质是一种精神体验、文化体验,旅游业发展更多地注意文化向度,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长效举措。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河南旅游经济发展正在逐步探索出一条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总结河南旅游经济发展的共性经验对于其他地区旅游经济良性发展具有启示意义。从文化要素的使用上看,河南旅游经济的发展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的经验和启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提质增量,不断赋予旅游文化资源的时代内涵。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要注重文化内涵上的提质增量。从消费群体上看,青年群体逐渐成为文化旅游的主体;从旅游目的上看,文化体验正日益成为广大旅游者最重要的出行动机。河南旅游经济的发展以黄河、根亲、功夫、古都、文字等元素为文化标识,不断丰富地区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通过现代化的媒体平台、短视频工具促进文化要素传播,展示了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演进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积极贡献,给予了国内外游客优质的文化体验。
二是加强宣传,塑造富有地区文化气韵的旅游形象。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需要打造一体化的文化和旅游名片。河南省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推动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表达,塑造了“老家河南”的国内形象和“河南·中国历史开始的地方”的国际形象,打造了靓丽的中原文化、黄河文化名片。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是引游的重要前提,国内其他地区旅游发展应该进一步加强文化与旅游形象融合建设,打造富有标志性、文化感的地区文化名片。
三是聚焦融合,打造互联式旅游产品和模式。河南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践体现了聚焦融合的特点。一方面,通过构建地区特色文化符号的方式,使创意、设计、艺术等元素充分融入文化旅游发展全链条,成功搭建了地区旅游与特色文化产品相配套的发展机制,如郑州少林武术文化、开封菊花、洛阳牡丹等,以地域文化元素组合构建为核心,促进了传统文化的时尚化、现代化表达;另一方面,努力围绕“一核两带四区”的发展格局,聚焦各地文化特色,并以旅游节会等形式推动各地区联动发展,有效扩大了活动规模,提升了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时代命题,也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崭新命题。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要从资源开发、形象塑造、模式创新的角度,紧扣文化向度,抓住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机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增强文化和旅游之间的黏性,用深层次的文化张力赋能旅游经济的长效发展。(杨帅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