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5年第7期

【县域金融】四位一体 眉山农商银行深耕县域

发布:2025/07/05 22:14  作者:罗飞 宋瑞 本刊记者 陈天航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5年7月  阅读量:

岷江之畔,青衣江侧,眉州大地的阡陌田间,一场静悄悄的金融变革正在发生。当清晨的薄雾还笼罩着永丰村的稻田时,眉山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邹丽已骑着电动自行车穿梭在村道上。她随身携带的工作手机可调阅全村千余户农户的金融档案——从医保代缴到春耕贷款,从政策咨询到农产品销售,如今足不出村也能“一站式”解决。

这家根植眉州沃土的金融机构,通过构建“党建引领、产品创新、服务下沉、科技赋能”四位一体的县域金融生态圈,在永丰村的稻香里、在三苏祠的墨韵中,书写着具有巴蜀特色的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为破解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鲜活样本。

银行客户咨询惠商贷.jpg

银行客户咨询惠商贷

党建引领,织密服务网络

春耕备耕时节,永丰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俯身采收,眉山农商银行的党员金融服务先锋队员正与村干部穿梭其间,构成了一幅别样的“金融备耕图”。邹丽蹲在田埂边,用手机对着刚翻出的地块取景,娴熟地码字录入:“涛哥,信息数据都已录入系统,还需要我们一起合个影,贷款额度30万元,下午你就可以支用到账。”

这样的场景,是眉山农商银行推进“党建+金融”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该行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持续深化政银合作,搭建乡村振兴政银合作互动平台,与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果园村党支部、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三苏源支部、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望苏村支部等10余个村级党支部签订双基共建协议,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党员金融服务先锋队,联合乡镇基层党组织党员开展业务交流、产品推广、政银企对接等共建活动,将金融服务嵌入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多措并举全方位服务“三农”。

在东坡区太和镇,该行通过“整村授信”为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提供持续信贷支持,助力其发展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万亩优质稻田提质增效。该行通过党建领航、支部书记带头,实施“走千访万”“整村授信”“送码入户”工程,建立金融服务大数据库,推行“一村一座谈”“金融坝坝会”活动,主动对接种养大户、创业能手等新型农业主体的金融需求,开展“金融知识微课堂”“反诈宣传进农家”等活动,帮助村民提高防范电信诈骗和非法集资意识,持续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这种“党建+”模式,不仅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也让金融服务更加贴近民生。

银行支持家庭农场开展大棚种植.jpg

银行支持家庭农场开展大棚种植

精准创新,浇灌产业沃土

在眉山农商银行的“实验室”,一款名为“税电指数贷”的产品正在改变小微企业的融资生态。这款由眉山市政府统筹协调、市金融监管部门指导,联合税务、供电部门推出的全国首创金融产品,通过分析企业纳税和用电数据形成的“税电指数”进行授信评估,有效破解了小微企业缺乏传统抵押物的融资困境。四川老坛子食品有限公司是这一创新的受益者,凭借稳定的税电指数,从该行获得200万元贷款,有效解决季节性资金需求,带动周边农户增收。目前,该产品已支持小微企业253户,累计投放贷款13.35亿元。

聚焦地方特色农业发展,该行持续强化信贷支持,构建起多层次产品体系,推广运用“小额农贷”“助农振兴贷”“蜀信e贷”等特色产品,持续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通过深化政银合作机制,探索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等增信工具,创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户”产业链金融模式,有效拓宽了风险分担渠道。

特别是在服务“天府粮仓”建设中,该行申报担任眉山市粮食产业链“金融链长”,与市农投公司深度合作,在制种端提供信用贷款支持育种基地建设,种植端推广“随用随贷”小额信用产品,加工端配套组合贷款助力设备升级,仓储端以固定资产贷款完善冷链物流体系,销售端则通过“电子支付+直播电商”拓宽市场渠道。通过单列20亿元专项信贷规模,重点支持13家产业链核心企业,形成覆盖粮食“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的金融支持网络,该创新模式入选“四川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产品服务类十佳优秀案例”。截至2024年末,该行支持“天府粮仓”建设领域贷款余额15.2亿元。

眉山市东坡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jpg

眉山市东坡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服务下沉,打通“最后一公里”

“今年年产量80万斤左右,预计收益可以达到150万元。”在三苏镇望苏村,果农高翔迎来了柑橘丰产年。此前因大棚建设、智能喷灌等前期投入大量资金,返乡创业的他曾一度想要放弃。眉山农商银行在“网格化”走访中精准捕捉到他的资金需求,通过各项惠农贷款政策,为其定制化金融服务,提供130万元授信,助力钰翔家庭农场建成绿色柑橘种植示范基地。如今,34岁的新农人高翔已成为致富带头人。

30公里外的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区,家庭农场主罗洪阳的140亩种植基地同样迎来了丰收。谈起资金周转,罗洪阳感慨地说:“从育苗到采收有几个月的资金空窗期,之前通过‘乡村振兴座谈会’申请到30万元小额农贷,今年又获批30万元蜀信e贷,都是在手机上随时支用、按日计息,比传统贷款每年节约不少利息。”目前他正计划用惠支付收款流水申请“惠商贷”,筹备流转土地扩大规模,从而提升与收购商的市场议价能力。

眉山农商银行围绕农户季节性资金需求,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泛授信,提供利率低、支用灵活的“备用金”,已累计完成196个行政村5.9万户农户评级授信,涉农贷款余额达132亿元。

在服务下沉的过程中,该行一方面持续优化网点布局,拓展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渠道。在村级委员会、乡村基层供销社等人流密集点,升级打造51个“四流合一”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涵盖银企、银政、银商多种模式,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积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金融服务队伍,提供“面对面、心贴心”的服务。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金融

在三苏祠附近的街区,游客扫码支付即可购买东坡文创产品、品尝“三苏”美食,眉山农商银行布设的“惠支付”收款码,已覆盖当地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场景。

该行依托自有的“蜀信e·惠生活”平台,与惠支付商户联动开设“聚四川好物”电商专区,为观众带来三苏故里的各类特产推荐。今年4月,“永丰大米+”专场直播活动,共售出永丰大米、菜花香泡菜等产品800余件,助力农产品销售额增长,实现地方特色产品跨区域销售。在场景生态建设中,该行以“惠支付+开放银行”作为切入点,搭建涵盖超市收银、停车收费、生活缴费、学费代收、就医通、食堂通等丰富的场景生态,场景客户年交易585万笔,涉及金额25亿元。在“金融+政务”领域,该行通过接入“三资”管理平台,创新推出“银村直连”系统,畅通辖内村级账户资金使用渠道。

科技赋能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拓展了服务边界。眉山农商银行与眉山市农业农村局合作,开发“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现土地流转、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等业务的在线办理。这些创新实践,让金融服务更加精准地对接“三农”需求。(眉山农商银行供图)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