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安徽省霍山县通过统筹发展、飞地经济、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农文旅融合等方式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霍山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精准定位、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保持产业发展持久生命力、积极调动村干部积极性等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有益借鉴。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地处大别山腹地,县域面积2043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44个村(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库区、革命老区县。近年来,霍山县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筑牢基层党组织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始终位居全市前列。2024年底,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入8878.51万元、村均收入66.76万元,同比增长12.7%;经营收益7235.99万元、村均收益54.41万元,同比增长15.96%。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强村63个,比上年增加14个,占比47.37%,居全市第一,其中200万元以上强村1个、100万—200万元强村13个、50万—100万元强村49个。
主要做法
念好“统”字诀 ,推进整县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一是全局谋划“统思想”,变各行其是为同轴共转。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作用,县级统筹各类资金,乡镇统一思想认识、统一整合资源、统一规划产业、统一扶持项目,构建纵向联动、横向联通、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县级成立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联席会议办公室专班,承担日常管理和具体协调指导工作。
二是全镇“统市场”,变同质竞争为合作共赢。大化坪镇以黄茶产业为支柱产业,组建了霍山黄茶集团,整合全镇茶叶资源,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形成村级生产、镇级包装、平台销售的产业联合模式。2023年以来,黄茶集团年销售200余万元,为茶农户均增收4000元,走出了一条由镇级牵头、村级参与、共同投资、共享收益的新路径。
三是抱团发展,构建“镇村联盟、产业联合”模式。2021年以来,佛子岭镇联合所辖6个村合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以资金入股方式投入镇创办的安徽岭尚风旅游发展公司。2021—2023年,6个村共争取项目资金793万元,实施村村联建民宿项目,项目通过租赁获得收益,各村按照占股比例分成,2022、2023年两年收益共计50万元。
念好“找”字诀,发展飞地经济。大化坪镇铁岭村以中高山地形为主,耕地面积少,难以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2021年以前,铁岭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基本为零。在村支书李家明的带领下,2022年开始探索飞地农业,先后在霍山县衡山镇、金安区张店镇等地“借地生金”规模化种植药用百合,突破集体经济发展堵点,助力农民增收。2024年在金安区张店镇金冲村租种百合80亩,收获鲜百合8万斤,毛收入达70多万元,纯收益35万元。
念好“延”字诀,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与儿街镇山王河村成立安徽山旺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荒山复垦,新增土地100亩,建成艾草种植基地,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盘活闲置校舍,在全县率先建艾草加工厂,投资600万元建成2000平方米艾草加工标准化厂房和艾草产品展示厅。产业发展实现了从粗加工出售艾绒到深加工生产艾草保健产品,再到精加工生产日用品等的转变。如今,山王河村艾草特色产业已形成成熟产业链,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收益达189.51万元。
念好“招”字诀,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太阳乡金竹坪村位于大别山主峰——白马尖脚下,是大别山国家风景道最美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整合上级项目资金、集体土地等资源约600万元建设项目主体,2021年招商引入江苏花开半朵,撬动企业投入约1000万元,完成项目配套设施购置,并进行后期管理运营。村集体以固定资产入股参与企业分红,每年为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建设的大别山冷水鱼项目、“霍货有名”旗舰店等委托花开半朵管理运营,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约37万元。2024年底金竹坪村集体经济收益达92.14万元。
念好“融”字诀,推进农文旅融合。与儿街镇凡冲村位于霍山县东南部,是典型的山区林业村。近年来,凡冲村将自然风景与“三线”文化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红黄绿”茶园研学基地。2024年接待游客4万余人,带动村民增收200余万元;深挖红色文旅资源,依托江南机械厂三线厂资源、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红廉文化,打造以少间·凡尘里住宿、凡尘中研学、凡尘外餐饮为主线的“凡尘序列”产业链,全面推进旅游设施提档升级。目前共引入龙头企业5家,建立了“党支部+企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凡冲村300多人增收,村集体经济收益也由2021年的36.22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122.6万元。
念好“实”字诀,实现企业、部门“大合唱”。做深做实“万企兴万村”村企结对共建行动。全县162家民营企业结对兴村91个,投资兴村项目199个,投资总额达8.8亿元,建设霍山石斛、中药材、茶叶、蔬菜、油茶、生态有机鱼等特色产业基地58处,农产品加工基地45个,提供1万余个就业岗位,帮助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295万元。持续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特色产品助销活动,开设“霍货有名”旗舰店和乡村振兴产品展示馆,陈列全县16个乡镇近300种集体经济特色产品,县内20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消费帮扶达3000余万元。
成功经验
选准产业项目。霍山县的经验是真正发挥集体经济联席会议办公室专班作用。以前项目资金“撒胡椒面”,支持了很多小茶厂、小竹厂、小加工厂,但效益较差。近年来,联席会议办公室明确重点支持民宿、农文旅融合、农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成立项目资金评审组,相关部门列席参加,对每个乡镇的项目逐个论证,并现场调研考察,最后由各部门打分,确定最终投资项目,在前端把好项目质量关,项目效益彻底改观。
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霍山县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工程。一手抓强村培育,每年重点培育一批收益50万元以上强村;一手抓弱村扶持,通过建立“五个一”包联机制,开展消除相对薄弱村专项行动。对未获中央、省级专项资金扶持且经营收益低于20万元以下的相对薄弱村,均由1名县领导联系、1名乡镇党政班子成员负责、1个县直单位帮扶、1个规模以上企业和1个收益超50万元以上强村合作共建,帮助村级至少谋划实施1个发展项目,实现稳固持续增收。
保持产业发展长久生命力。霍山县村集体产业发展注重从县域经济发展大局中去谋划,提出以大别山国家风景道为主线,延伸构建“霍山最美旅游环线”,把风景道打造成民宿经济带、度假区变身民宿聚集区。太阳乡金竹坪村就位于最美旅游环线关键节点上。该村依托大别山主峰白马尖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动民宿向高端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既有“花开半朵”“水云间”“云下山舍”等引进的高端民宿,又有“观景茶栈”“大别山人家”“白马尖森林旅舍”等本土民宿。经过精心布局,现已经形成了民宿集聚区,每年约有60万人次到这里休闲度假,带动了霍山石斛、霍山黄芽、红灯笼泡椒、野生木耳、葛根粉、土蜂蜜等旅游产品的销售,延伸了民宿经济产业链。
调动村干部积极性。村干部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关键是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激励制度。一是让有为者有位。霍山县将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绩作为定向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公务员和“五方面”人员比选的重要参考依据,2020年以来,累计从村级集体经济强村村干部中招录乡镇事业编制人员14名、公务员8名、“五方面”人员比选进入乡镇领导班子4名。二是让优秀者优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绩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优先推荐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先后推荐1名强村书记担任省党代表,并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多名强村书记获“皖美村支书”“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等称号。三是让多劳者多得。每年召开全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推进会,在会上现场兑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绩效报酬,2019年以来累计兑现村干部绩效报酬804.59万元,其中2023年度兑现绩效报酬245.51万元,受益村干部700余人,充分体现谁发展谁受益的鲜明导向。
主要启示
发展村集体经济贵在因地制宜。各个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存在差异,需要乡村组织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从霍山的实践看,衡山镇位于城关,多数村集体下面有沿街门面、标准厂房、分散土地等,镇成立衡岳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与所属村签订“保姆式”资产托管服务协议统一经营管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黑石渡镇戴家河村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村合作社与安徽凡谷农业公司、安徽绿源公司合作,村合作社流转土地,企业负责提供蔬菜种苗、市场销售,大户负责种植,农户获得租金和劳务收入,多方得利。大化坪镇青枫岭村小水电资源非常丰富,村集体通过运营水电站及附属民宿等获得收益。即使村级没有资源没有资产,也可以发展飞地经济。
发展村集体经济贵在培育好带头人。村集体经济发展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村党支部书记。要选准配强村班子,发挥好村党支部书记的带头作用。山王河村之所以发展这么好,关键是有村支书孙胜。农产品价格有高有低,当艾草原料价格低的时候,一些村就放弃了艾草种植,而孙胜却通过延伸产业链实现增值。因此,要强化人才支持,把那些党性强、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选拔进村班子中。同时,要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公开聘请职业经理人、乡村运营师等方式,开展村级集体资产专业化运营管理。
发展村集体经济贵在与龙头企业的深度融合。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发展村集体经济要想方设法与龙头企业合作。落儿岭镇古桥畈村有六万寨景区、五桂峡峡谷等自然景区,环境优美、景观奇特。安徽迎驾集团投资5亿元在这里建成了“六万情峡”景区,古桥畈村在此就业的人数占整个景区的近60%。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周边的餐饮住宿,包括民宿的发展,村集体也有了租金收入。
发展村集体经济贵在找好运营主体。流量时代,运营为王。乡村振兴一定要有运营思维、市场意识,而且在项目谋划初期就要站在运营者的角度谋篇布局。太阳乡金竹坪村的“花开半朵”高端民宿之所以运营得好,在于企业品牌影响力强,有客户资源,自带流量。诸佛庵镇石家河村鲜竹笋、笋干产业效益好,在于与益康食品有限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自2022年开始,出售鲜竹笋10万斤,制作笋干近6000斤。还与浙江秋梅集团合作,发展梅干菜产业。
发展村集体经济贵在健全利益分配机制。突出集体经济经营收益增量和自主经营导向,指导镇村合理制定收益分配方案,严格控制村集体债务规模。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股权保底分红、劳务分红、收益分红、二次分配等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陈兆清 霍亚琴 中共六安市委党校)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