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摘要] 低空经济颠覆原有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地理位置、地形条件不再是基本要求,地形复杂的四川盆周山区恰是发展低空经济的最理想空间。巴中作为典型的盆周山区,要充分利用低空经济发展机遇期,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抢占产业“新赛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低空经济;盆周山区;产业“新赛道”
[作者单位] 巴中市巴州区交通运输局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智能航空器在300至1000米(低空)空域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制造、研发、服务等前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综合经济业态。从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发展低空经济”,到2022年《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释放通用航空消费潜力”“积极推进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国家层面对低空经济建设的顶层设计逐渐加强,各地也借势发力、积极探索,催生出广泛的低空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巴中发展低空经济的机遇与优势
面临前所未有机遇。一是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纵深推进,低空空域将逐步有序开放,为各地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空间可能及政策保障。二是旅游产业快速升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低空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将受到越来越多游客青睐,大力发展低空旅游,契合巴中首位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战略。三是无人机产业发展迅猛。无人机产业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应用场景多元,已覆盖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各大产业,巴中可抓住机遇积极培育无人机产业,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
具有得天独厚优势。一是自然资源丰富。巴中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山地、丘陵、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民航运输航线少、低空适飞空域广、净空条件好,是发展低空经济的理想空间。二是地理位置优越。巴中位于成渝西“金三角”腹心地带,是连接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随着巴南高铁建成通车,恩阳机场、成巴铁路、巴达铁路、巴陕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加快形成,更加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为巴中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便利条件。三是旅游资源富集。巴中拥有光雾山、诺水河、米仓山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南龛石窟、恩阳古镇等历史文化名胜,并且是“大蜀道”重要经过区域,为发展低空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文旅资源基础。
各地发展低空经济的典型经验做法
浙江德清:打造低空旅游产业集群。通过低空观光飞行项目,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升级,每年接待游客数量达1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年增长20%以上,2024年旅游总收入达300亿元。同时建立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吸引30余家相关企业入驻,涵盖飞行服务、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领域,形成了低空旅游产业集群。
广东珠海:发展海岛低空物流。与电商合作,发展海岛低空物流,平均配送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内,比传统物流方式提高了5倍效率,降低物流成本30%以上。同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低空飞行器技术研发创新,取得多项技术专利,在低空飞行器制造、飞行控制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四川彭州:推动“低空经济+”整合发展。一是“低空经济+物流”,依托山区资源,大力发展山区低空物流业务,与当地农产品电商企业合作,实现山区特色农产品快速配送,每日平均配送量约30吨,物流成本降低约20%。二是“低空经济+旅游”,构建低空旅游航线网络,在龙门山、太阳湾等一些著名景点周边设置低空观光起降点,带动旅游业发展。三是“低空经济+农业”,注重低空经济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开展农业植保低空作业服务,作业面积覆盖约50万亩,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巴中发展低空经济的建议
前瞻布局空间规划。一要制定低空经济发展规划。根据巴中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发展需求,把低空经济发展规划作为综合交通运输“十五五”规划重要内容,明确低空经济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发展路径。二要加强规划衔接。与城市框架总体规划、交通规划、旅游规划等相衔接,形成低空经济服务大局、协同发展格局;深研《“大蜀道”交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与巴中境内米仓走廊和米仓画廊、米仓乡韵“一廊两道”深度融入,推进低空经济与蜀道文旅一体发展、高质量发展。三要建立规划评估机制。定期对低空经济发展规划评估和调整,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实效性以及可操作性。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快通用机场建设。综合考虑各县(区)地理区位、文旅资源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质升级恩阳机场设施,加快通江通用机场建设进度,试点在光雾山景区建设中型通用机场1个(占地约500亩、距离景区核心区域约10公里)、诺水河景区附近建设小型通用机场(占地约300亩、距离核心景区约8公里),促进低空旅游、低空观光等业态发展。二要构建区域协同网络。与南充、达州、广元等周边城市高位对接,协同布局通用机场,共同建设低空经济走廊,打造川东北“自由低空”。三要完善配套设施。在各个通用机场周边合理布局气象监测站,重点在光雾山、天马山、诺水河等地形复杂区域,设置通信中继站等导航设施,构建覆盖市域境内低空飞行活动区域的低空通信导航网络,确保低空飞行过程的通信畅通。
打造优势政策矩阵。一要出台扶持政策。结合巴中发展实际,围绕“建体系、强链条、育生态”发展路径,在土地、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提供政策优惠,同步在融资、信贷、保险等方面拓宽放大渠道,突出发展低空产业比较优势,推动低空产业加快“融圈建链”。二要优化审批流程。在市、县(区)交通运输部门设立飞行服务中心,配备专业飞行服务人员和先进服务设备,整合飞行计划审批、飞行情报服务、航空气象服务等功能,专门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将低空经济打造成“企业容易做生意的领域”。三要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采取“高校合作+定向培养”方式,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工大等院校建立定向招收合作关系,在巴中职业技术学院(校)开设低空经济科目,不断壮大专业人才队伍;同步完善人才引进、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低空经济领域优秀人才来巴发展。
推动集聚成链发展。针对低空经济多领域、跨行业、全链条特点,从研发端、生产端、消费端“三端”共同发力,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成链发展。一是在研发端,充分利用全市集成支持巴中经开区创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契机,建立低空产业研究院创新平台,在无人机、航空材料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二是在生产端,采取并购重组、上市融资、产业协同等方式,支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拉动上下游配套、关联产业“抱团成链”发展。与农业、工业、服务业广泛融合,充分发挥低空经济助推乡村振兴、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三是在消费端,整合县(区)物流园区资源,打造川东北低空物流基地,开通物流园区、高速出入口、服务区等交通节点间低空客货运输专线,发展无人机“闪送”“打飞的”新模式,积极承办“CADC”赛事。同步布局“低空+旅游服务”“低空+农林作业”“低空+应急救援”等新业态,实现低空经济关联产业融合联动,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巴中经济多元化、一体化发展。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