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5年第10期

【前沿观察】东侨经开区的崛起路径与启示

发布:2025/09/29 16:45  作者:阮伟晨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5年10月  阅读量: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重要的增长极,发挥着关键引领作用。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侨经开区)位于福建省宁德市中心城市核心区,从1997年创立之初艰难起步,历经27年探索发展,从当年荒芜之地跃升为福建省宁德市的核心发展引擎,如今已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佼佼者。东侨经开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崛起之路,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东侨经开区全景图.jpg

东侨经开区全景图

崛起路径

经济发展:夯实根基,跨越腾飞。一是综合实力跨越式增长。自1997年成立以来,东侨经开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2023年,在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其主要经济指标表现亮眼。全口径规上工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7%,增幅居宁德市各县(市、区)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67.57亿元,同比增长30.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54亿元,同比增长27.1%;实际利用外资1295万美元,同比增长266.9% 。

二是产业集群强势崛起。在产业发展上,东侨经开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早期以电机电器、轻工食品为主导,如今已形成“一核两翼多元”的现代化产业格局,即以锂电新能源产业为核心,大健康产业及智能装备产业为两翼,总部经济、现代物流、数字文创等多元协同发展。截至2023年底,东侨经开区已落户401余家工业企业,规上工业企业达63家,其中锂电产业产值占比高达97.3%。

三是重大项目与招商引资双轮驱动。聚焦“链长制招商”与产业协同,依托国家级展会平台拓展合作,与宜春、银川等开发区共建,深化产业联动。2012—2023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078.36亿元,年均增长9.4%;2023年签约项目56个,总投资135.85亿元。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增强动力。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3年新修订政策并推行“免申即享”,全年减税降费退税缓税4.9亿元,兑现惠企资金5379万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2023年“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88.4%,排名全市第一;首推政务服务智能导办平台,为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企业诉求解决率达94.3%。

二是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截至2023年底,东侨经开区拥有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2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127.7亿元,规上工业研发活动覆盖率53.2%。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等众多创新平台,产学研合作项目达26个。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2012年起,年均投入约5亿元用于市政建设,建成约90公里市政道路、100公里污水管网、100公里雨水管网,以及西陂塘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同时,公共游憩场所和停车场建设完备,分布有多个大型公园和18处公共停车场,约2100个停车泊位,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四是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多年保持高位,2023年达97.53%。同时建成多个空气和水质监测站,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北区污水厂(三期)投产,污水处理能力提升。2023年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区内多家企业荣获绿色称号,还开展锂电新能源产业碳足迹核算等工作。

社会事务:聚焦民生,共建共享。一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12年率先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十四五”期间教育补短板项目总投资11.722亿元,2023年落实民办幼儿园普惠性政策,投入2300万元。截至2023年底,教育资源丰富,各级各类学校众多,师资力量雄厚,中考成绩连续5年全市第一,学前教育普惠率达100%。

二是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从早期简陋的华侨农场医疗所发展到2023年拥有91家各类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861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三是文化体育事业精彩纷呈。2023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兰亭社区百姓大舞台公益汇演、赤鉴湖公园文创集市等。文化产业繁荣,拥有多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非遗项目。体育基础设施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2平方米,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人才就业环境不断优化。积极兑现人才补助政策,2023年发放各类人才补贴3000多万元。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投入,发放补贴446.37万元,培训4157人次。搭建就业平台,2023年组织招聘会26场,提供20258个就业岗位,招募3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工3.5万人次。

五是劳动关系日趋和谐。2023年办结欠薪投诉举报200余起,协调支付工资349余万元,受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诉求件845件,办结率100%。

经验启示

坚持产业驱动,优化产业结构。县域经济发展应立足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找准主导产业。东侨经开区从传统产业起步,逐步培育出锂电新能源这一核心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其他县域可借鉴此经验,挖掘特色产业,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

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出台切实可行的惠企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搭建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

加强城市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绿色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建设宜居宜业的县域环境,吸引人才和企业入驻。

聚焦民生保障,促进社会和谐。把民生保障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居民,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过去27年的发展中,通过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多方面的不懈努力,实现了从荒芜之地到繁荣城区的华丽转身。其崛起路径为当代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各地县域应结合自身实际,借鉴东侨的成功做法,坚持产业驱动、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城市建设、聚焦民生保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目标。(阮伟晨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