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5年第10期

【前沿观察】平凉市崆峒区市场体系建设解析

发布:2025/09/29 16:48  作者:晁明亮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5年10月  阅读量:

在经济发展的复杂脉络中,市场体系连接着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各个环节,对经济的稳健运行和持续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陕甘宁三省区域中心城市,其市场体系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能否有效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崆峒区市场体系建设现状

“十四五”期间,崆峒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有关商贸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围绕打造区域性商贸流通枢纽的战略定位,通过强化招商引资、狠抓项目落地、完善市场布局等举措,以城市商贸服务功能为核心引擎,依托龙头商贸企业的带动效应,沿312国道形成产业辐射走廊,同时健全区乡村三级市场网络,逐步构建起“一个核心、多点支撑、轴线辐射、全域覆盖”的商贸发展格局。全区共有商贸流通业法人企业9165户、从业人数8.6万人,其中:餐饮业3207户、住宿业246户、家政服务业88户、人像摄影业35户、洗浴业34户、洗染业48户、美容美发业600户、城区商场超市30户、其他企业4877户;建成新民路、世纪花园、南门什字等十大商圈,商贸市场呈现出总量扩张、质量提升、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

商贸设施建设加快。通过持续培育和建设,逐步构建起以大型商贸综合体为核心、中小型市场为支撑的多元化市场体系。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先后完成了金鼎时代广场新建项目、新世纪商厦B座扩建以及振辉再生资源市场建设等重大商贸设施工程。在乡镇市场建设方面,成功打造了花所镇、崆峒镇、草峰镇等多个区域性农村综合农贸市场,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商业服务网络,全区大型商贸设施和各类市场达到29处。积极促进大宗农产品产销对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市场供应,市场体系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初步满足了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形成了以城区商贸流通综合体为龙头、乡村网点为基础的市场体系建设流通网络。

市场体系稳步完善。一是现代流通方式兴起,新型业态涌现。随着居民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逐步推广,传统商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淘宝、苏宁、京东、国美第三方电商平台纷纷入驻,城乡涌现一批连锁店、专卖店、购物广场、商业综合体等新型业态。电子商务和分享经济迅速崛起,专卖店与专业店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数量与规模持续扩张,物流配送体系也实现全面升级,配送效率显著提升,运输流程更为高效顺畅。不仅如此,石油行业等的销售配送网络也在持续迭代完善,服务能力与覆盖范围进一步增强。

二是六大商贸功能区与专业市场形成。建成了平凉商城与沙港巷综合批发市场构成百货批发核心区、崆峒东路工业机电贸易集聚区、世博伟业与宏达国盛国际家居建材市场组成的家居建材集群、新民路民族特色餐饮商贸圈、 依托312国道(柳湖路)的物资批发带、火车南站仓储物流枢纽六大商贸功能区。形成专业市场体系覆盖农业生产资料(化肥、农资)、工业材料(钢材、木材)、家居建材(装修材料、家具)、消费品(百货小商品、五金家电)、民生商品(粮油、蔬果花卉)及汽车贸易等多元领域,并在乡镇布局区域性集贸市场。建成包含果蔬冷链保鲜、石油储运、铁路货运(化肥/农资/建材仓储)在内的综合储运系统,形成公路—铁路联运、常温—冷链兼备的现代化物流体系。

三是商贸市场体系流通网络成型。全区已构建起多元协同的商贸流通网络。融合综合购物中心、大型商超、便利店、集贸市场及专业批发市场等丰富业态,涵盖大、中、小型商业网点,各类型商业形态相互补充、协同发展,共同构建起层次分明、功能完备的市场格局。以商贸流通体系建设项目为依托,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的市场体系建设物流网络,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是城乡配送体系完善,网络配送新格局初现。城乡商贸流通网络更加完备,构建分层分类的城市商业布局,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业务范围涉及代购农资农具、汽车家电、日用百货、服装服饰、装修建材等。其中邮政公司已在全区建立了营业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100%。汇通、韵达、申通、天天等快递公司设有乡镇快递服务站点,城乡配送体系不断完善,农产品、土特产进城,科技产品下乡的网络配送新格局初步形成。

城市辐射带动力不断提升。随着商贸设施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重点商贸市场年营业额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以世博伟业、仁河汽配城、新阳光农副产品市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商贸企业,有超过30%的商品销往全市及周边固原、泾源、镇原、彭阳、庆阳等市、县(区),区域性商贸中心聚合辐射能力不断增强,甘肃东部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地位初步显现。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商贸、餐饮、住宿、运输、娱乐等传统服务业进一步提升扩张,物流配送、家政服务、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融入新发展格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市场体系建设对于区域经济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至关重要。崆峒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综合实力弱,在积极探索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市场体系建设暴露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挑战。

一是基础薄弱。由于交通发展滞后,崆峒区物流企业仍是以公路运输、仓储为主,还处于较落后的发展阶段,物流企业的效率不高,服务内容有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物流信息网络和综合的物流服务理念。崆峒区现代物流起步晚,商贸物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不高,经济实力和配套实力弱,缺乏有影响力、规模大的连锁龙头企业,辐射范围小,带动作用不强,专业市场建设滞后,规范化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少。

二是发展不平衡。虽然全区市场体系建设发展较快,但商品流通网络体系不健全,特别是距城区较远且交通不便的乡镇,从事商贸流通领域的人较少,商品流通成本高,加之监管薄弱,群众消费不便利、不安全、不实惠,农产品销售不畅等问题突出。物流业基础设施落后,现代化水平普遍不高,现有小型物流企业在仓储、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中仍多以手工作业为主,由于自动化程度、专业化程度,物流综合服务水平不高,降低了物流速度和效率,增加了物流成本,造成流通链条不合理。

三是现代化程度不高。随着网络购物迅速兴起,申通、圆通、韵达、顺丰等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崆峒区设有配送网点,但由于没有形成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网点布局过于分散,与客户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无法明晰。虽然从事物流的企业比较多,但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主营业务仅限于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且处于无序、恶性竞争状态。物流行业在运营管理层面仍存在明显不足,尚未实现“五统一”的行业标准要求,经营策略差异化、服务标准参差不齐以及价格体系混乱,抱团发展意识不强。

三是缺少专业人才。随着现代商贸业的迅速发展,人才需求问题日益突出。现代商贸物流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市场体系建设发展的瓶颈,现有物流管理人才中能真正满足物流企业实际需求的不多,特别是研究、管理、规划设计、基础操作等方面物流人才缺少。

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路径与策略

崆峒区在“十四五”期间正处于扩大内需战略落地见效、新发展格局构建深化的重要阶段。结合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全力打造一批商贸物流中心,全面提升崆峒区商贸市场体系建设现代化水平,实现市场体系建设提档升级,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

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稳就业是促增收、扩内需的前提,关键是要保住市场主体这一“青山”。坚持就业优先政策,盯住园区、大企业及中小微企业关键力量,针对性做好资金、贷款等政策服务支持和煤电油气运等要素配置保障工作,全力以赴帮助企业稳订单、稳销售、稳资金,以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稳就业也不能忽视结构性手段。全面落实企业“减免缓返补”政策,进一步开创公益性岗位,以政策稳就业,以“双创”促就业,让创业创新有基础、有市场、有未来,让大学生、农民工有更明确的就业预期,下岗职工有更多再就业机会,退役军人得到妥善安置,全面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为居民收入增加、全区消费回暖、经济加快增长提供更大保障。

多措并举促消费稳预期。千方百计做好培育新型消费和提升传统消费两大文章,全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充分融合、传统新兴消费协同共进,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和消费品质。一方面,大力发展在线文娱、智慧商超、互联网健康服务等新生业态,牢牢把握个性特色消费、绿色智能消费、夜间地摊消费、红色文化消费热起来的机遇,积极打造更多网红景点,加快培育壮大葡萄酒品鉴、乡村休闲、低空跳伞等一批新兴旅游项目,进一步提高消费供给与消费新刚需的适配性,让生产场景、生活场景、生态场景与消费有机融合;另一方面,紧盯家电、数码、家居、建材等占比较大的大宗商品消费,发挥消费券、购置补贴等撬动消费作用,举办系列线下线上促销活动,带动促进商贸零售、餐饮、旅游等传统消费持续回暖。

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离不开投资需求的支撑。加大投资力度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能直接拉动各行业产出规模扩张,进而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另一方面可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扩大劳动力吸纳规模,从而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生活品质改善。从长远发展看,布局新基建和数字经济是为崆峒区经济稳步增长和分得新一轮技术红利托底。紧盯国家及省、市“十四五”规划和重点领域,精心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点项目,不断充实区级项目储备库,稳步提升项目储备总量和质量,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好基础保障。同时,充分调动和引导民间投资积极性,积极参与重点项目建设,真正打开社会活力的闸门,形成融入新发展格局整体合力。

持之以恒优环境促招商。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营商环境好了,项目、人才、资金、企业就接踵而至。一方面,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压减不必要的审批,破除不合理门槛,大力推行“不见面办”“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让市场主体更满意、群众办事更便捷;另一方面,大力培育发展外向型经济,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东盟博览会、广交会等国内外大型经贸展会对接协作,吸引国内外高质量、高水平务实合作成果落户崆峒区,全面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发展活力,为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源源动力。(晁明亮 中共平凉市崆峒区委党校)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