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5年第10期

【典型案例】优质高效 会理构建石榴经济新版图

发布:2025/09/29 16:51  作者:本刊记者 汪凯 周淼葭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5年10月  阅读量:

“中国石榴看四川,四川石榴看会理”。作为全国石榴第一市、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市,会理的石榴种植面积占四川省石榴种植面积的92%、全国石榴种植面积的26%,种植面积和产量是我国八大石榴主产区之首,每年销往国内30余个省区,并远销东南亚、中东、西欧和美洲各国。

近年来,会理市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以打造“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石榴全产业链为核心,构建起“科技种植+精深加工+农旅体验”全链条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石榴产业发展之路。

会理一角 周能摄 .jpg

会理一角 周能摄

历史为根

千年石榴成国际“硬通货”

金秋时节,石榴上市季,硕大火红的石榴从树上摘下装车发出,场面繁忙而火热。无疑,石榴是会理最闪耀的名片之一,追溯其种植历史已有上千年。

据《会理州志》记载,唐朝时期,南诏王将石榴作为贡品献入长安,其“籽粒透明似珍珠,果汁浓甜似蜂蜜”的品质备受皇室青睐。清朝诗人叶树东赴任会理时,被满山红似丹霞的石榴花倾倒,留下了“万朵榴花照使君”的诗句。然而,因交通闭塞等原因,会理的石榴种植直到改革开放前都未能形成规模。

改革开放后,会理将石榴列为地方特色产业。

1983年种植4.8万株;1995年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2000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2002年正式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石榴之乡”称号;2006年建成国内首个石榴品种资源库,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2009年以“会理石榴,世界石榴”为主题举办首届国际石榴节,全县种植面积达22.88万亩,稳居全国石榴产区品质、规模、产量三项第一,吸引了多国驻华使节。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会理石榴如今产业规模宏大。2024年,会理石榴种植面积40万亩,果品产量14亿斤,可为全国人民每人提供1斤石榴。2025年,会理石榴入选“天府粮仓”品牌体系,通过“三品一标”认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的黑籽酸石榴在俄罗斯售价达300卢布/公斤,成为国际市场“硬通货”。

丰收的石榴装车运往全国各地消费市场  黄正伟 摄.jpg

丰收的石榴装车运往全国各地消费市场  黄正伟

 

科技为翼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地处北纬26°的会理,因西南横断山脉的独特地貌,形成了干热河谷气候——年均日照2400小时,昼夜温差达15℃,紫色土与褐红壤富含有机质,为石榴生长提供了“天然温室”。其主栽品种青皮软籽石榴单果重400—600克,籽粒透明如玛瑙,含糖量15%—17%,有着常温储藏3个月、冷链储藏达5个月的优异耐储性能。

采摘石榴  黄正伟摄.jpg

采摘石榴  黄正伟摄

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为规范会理石榴营销市场,维护“会理石榴”品牌形象和石榴种植户、经销商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会理石榴产业健康发展,会理市人民政府在2024年7月发布了《关于规范石榴营销市场的通告》,划定早熟、中熟、晚熟产区开采时间。早熟产区于8月1日开园,中熟产区于8月20日启动采摘,晚熟产区则于9月5日才能开始采摘,以杜绝未成熟果实流入市场。

除此之外,会理在石榴品种迭代方面还设立了全国首个石榴科技小院,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培育“多籽乐”等新品种20余个,实现良种覆盖率100%。引进的突尼斯软籽石榴在籽粒软化度上提升30%,高端市场占比达45%。在绿色防控方面,会理作为全国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集成“免疫诱导+安全药剂”等技术。在智能生产方面,会理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节水节肥,对糖度也有一定提升。

如今,会理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石榴产业园,也拥有世界最大的石榴观光园。全市已建成省五星级石榴现代农业园区1个,并积极配套养殖业、农产品初精深加工等产业;建成省级万亩亿元示范区11个,培育发展石榴专业合作社128家、家庭农场900余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同时,依托石榴产业建成休闲村3个,3A景区2个、民俗小院20余家。到目前,会理石榴种植户达2.3万户,8万余人种植石榴,人均纯收入达3.5万元。

石榴农业园区一角  会理市农业农村局供图.jpg

石榴农业园区一角  会理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五月榴花映天红,八月榴果满山香。会理石榴综合产值已达63.34亿元,其中果农收入43.34亿元,拉动二、三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拥有石榴深加工企业4家,曾获评“果业高质量发展共建县(市)”。

品牌为魂

构建石榴经济新版图

今年6月7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首批50个“天府粮仓”品牌商标拟授权使用名单,会理石榴以“优势产业品牌”入选。

 

在品牌建设上,会理首先完善了《会理石榴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明确授权主体准入与违规处罚标准,累计授权8家企业使用地理标志。推动会理石榴入选第二批川渝知识产权优质地理标志重点保护名录及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十佳案例”,并常态化开展地理标志专项检查,打击冒用等侵权行为,维护品牌权益。

同时制定会理石榴生产地方标准(DB5134/T20-2022),涵盖种植、分选、物流全链条。当地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组建起“会理市整顿规范石榴市场联合执法组”,建立联合办公、线下巡航、全链执法机制,销售季驻点7个主产区和主要交易市场检查。

石榴分拣包装 黄正伟摄.jpg

石榴分拣包装 黄正伟摄

此外,还建立起网络营销监测机制。2022年以来处置违规账号13个,责令下架删除违规视频48条,约谈主播7人,对卖惨营销主播立案查处,净化网络销售环境;线下指导成立“会理石榴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公约》,自查自纠整改6起不规范包装问题,消费者投诉率同比下降13%。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农业展会,如每年举办石榴文化节等活动,通过文化赋能,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会理石榴入选《中国品牌》杂志发布的《2024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评价报告》声誉百强名单,名列第26位,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

如今,“会理石榴”商标已成为四川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更是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区域品牌价值高达40.84亿元,区域品牌入围全国50强,多次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国际农业博览会、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石榴第一县。

金色石榴园  会理市农业农村局供图.jpg

金色石榴园  会理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未来,会理将以石榴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坚持纵向拓展新产业、横向拓展新功能,全面推进石榴园区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初步构建出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适度分离的石榴经济新版图,初步实现园区绿色生态种养循环、优质农产品深加工与果园变公园、园区变景区融合发展目标,并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争取全国石榴价格定价权,掌握石榴市场话语权,让石榴这颗“千年果王”成为共同富裕的“金钥匙”。        

(会理市发展改革局供图)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