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5年第10期

【调查研究】低空经济赋能德州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2025/09/29 17:14  作者:李梅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5年10月  阅读量:

[摘要]  低空经济主要涉及无人机、通用航空、航空物流等多个经济领域。山东省已明确全省低空经济的发展规划与目标,其中包括德州市庆云县通用机场。德州市已将庆云县低空经济发展列为重点项目。目前,德州市正积极推进低空经济发展的试点,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基础设施分布失衡与财政投入不足、产业链协同不足与技术依赖性过强、应用场景拓展缓慢且市场需求分化严重、政策执行有落差且区域协同不足等问题亟待破解。

[关键词]  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

[作者单位]  山东华宇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代表,2021年2月被列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发展一批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新活力,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健康发展”。低空经济是以通用航空产业为核心载体开发利用低空空域资源而发展的集航空运输、休闲旅游、专业服务及科技研发等多业态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动态管理和协同发展等问题。但目前对于德州而言,有关低空经济的本地化协调机制尚未明确,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解决的路径及方法。

低空经济赋能县域经济发展实践

政府政策支持较全面。德州市政府要求加快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同时优化科创平台布局、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打造产业生态,并出台了《德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使“一核两翼多节点”产业布局更加清晰,并且建立了低空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合作。同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方,特别是加快推进庆云通用机场建设。庆云通用机场是德州市域内首个A1级通用机场,项目建设用地已获得山东省政府批复,预计2025年底能够完成主体工程。另外,德州市政府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与中科星图签署了低空经济项目战略协议,重点围绕低空经济、智慧城市等领域展开合作。成立了德州市无人机技术与应用协会和无人机专业教学联盟,以此整合行业资源,培养无人机技术人才。全面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产学研用平台。德州市还积极融入山东省规划,落实《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全力支持德州打造新型航材集聚区。

企业发展基础较牢固。位于武城县的山东悦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实现大中小型无人机以及载人飞机批量生产,公司产品覆盖几十公斤至几吨级别的机型,从零部件到结构设计、再到整机组装实现全流程全链条服务,采用航空复合材料代替传统架木式机构,公司具有多项专利并建立农用无人机企业标准,最终实现了从整机研发到量产层面的突破;山东科奇飞机工业有限公司专注于专业领域技术的研发,公司于2024年10月完成了无人机巡检、无人机抛投灭火弹、应急物资投送等工作场景使用,体现了无人机与智慧城市及应急管理理念的深度融合;德达集团成立了德州德达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构建空地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形成了无人机巡检和数据采集等功能服务,该功能服务于公安、交通、应急等部门,实现跨领域协同作战。在基础设施运营方面,德州德原通用机场有限公司以德原机场为基础,拓展京津冀区域航线网络,在京津冀范围内形成以德原机场为中心的“伞状”航线网络格局,在此基础上做好通航转场、无人机试飞、航空物流等工作。同时引进河北建新国际航空发展有限公司开展飞行培训业务,携手山东尚飞科技开展eVtol适航试飞工作,并助力航空研学、跳伞基地等业态落位。

基础设施发展较稳健。德州市在机场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加快机场建设步伐,德州市提升了机场等级和通航能力,为县域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目前,德州已拥有9个运输机场,构建了“两枢一干六支”的机场布局。这些机场的建成运营,提升了德州市的交通便利性,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到2035年,全省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16个,德州地区将拥有4个机场,包括新建的德州机场。这些机场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德州市的航空运输能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德州市平原县依托德原机场规划建设德州低空经济产业园(总投资40.7亿元),将打造研发测试基地、培训基地、物流基地等园区;武城县建立无人机起降点,开通医疗物资运输航线,构建“15分钟医疗物资保障圈”,市公安机关建设6处无人机综合起降点,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突能力。

人才培养针对性较强。德州市无人机技术与应用协会及无人机专业教学联盟于2025年5月正式成立,整合17家企业、33名个人会员及5所职业院校资源,聚焦技术标准制定、应用创新与人才培养德州高校与企业共同建设技能培训体系;德州职业学院与企业联合培育无人机驾驶技术人才,每年培养超过300人,同时申报无人机培训中心;傲翔航空科技是CAAC认证培训机构,开设了多旋翼、固定翼等全平台课程,学员取证通过率超过80%,并为其他机构输送了大量的教员。另外,全市5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覆盖操控、维护、载荷管理等实操技能,年均输送专业人才300余人。

低空经济赋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产业链协同不足与技术依赖性过强。一是德州市制造端企业集中度高,而县域配套薄弱。德州低空经济制造环节中,平原县(暗剑智航无人机研发生产基地)、武城县(悦维新材料量产无人机)较多,其余县没有核心制造企业。比如齐河、禹城等虽工业基础较好,但却无零部件配套能力,无人机整机企业仍需从外地购入复合材料、传感器等重要元器件,使制造成本提高。二是德州市技术研发能力薄弱,人才虹吸效应显著。德州市县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普遍不强,如平原县引进了中科星图这样的头部企业,但本县没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先进技术主要依靠母企。而因为当地经济基础较薄弱,人才吸引力不强,即使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每年能培养出300多个无人机飞手,但是多数去了济南、青岛等大城市就业,剩余少部分留在德州的人员也只能做技术工。“招人难、培训难、留人更难”是多数德州市县域企业面临的现实困难。

应用场景拓展缓慢且市场需求分化严重。德州市县域低空经济大部分仍局限于农业植保、应急救援等基础场景,在其他方面应用低且普及程度不高。平原县规定将农用无人机归入农机补贴,但真正实现农用无人机作业的农田不足全县农田面积的15%,部分农户受限于操作门槛高、门槛认定难等问题未大面积推广应用。同时,文旅、物流等创新性场景应用也较为缓慢,虽然庆云县计划建设航空研学基地,但是由于空域审批流程复杂,导致项目落地耗时较长。另外,公众认知偏差与安全监管滞后,县域居民对于低空经济发展情况持否定态度,认为低空经济发展在农业植保中应用的可行性不高。

政策执行有落差且区域协同不足。一是各地政策细化不足,资源分配不均。虽然德州市有《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但是缺少一些配套措施。平原县实施“一企一策”,把暗剑智航项目引到当地,但是还有不少县没有此项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政策。而且各地的财政补贴政策也有所不同,平原县对农用无人机购买制定了定额补贴标准,而武城、庆云等县因财力有限,无法明确补贴。二是跨县域协同机制缺失,资源整合低效,县域之间产业联动较弱。平原县航空物流基地与德州国际陆港未实现联动,空域和地面衔接不畅,而且县域和德州主城区之间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流动存在壁垒。如天衢新区低空产业综合运营管理平台没有向其他县域开放数据接口。

低空经济赋能县域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加强产业链协同,促进创新与人才培养。科学布局低空经济产业链,大力引进相关企业和机构,推进融链固链工程。引导武城、禹城等县发展无人机复合材料、传感器等零部件制造,与平原县整机企业形成配套。针对中小型企业建立优质梯度培育体系,支持企业建设低空经济发展平台,同时支持打造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体系。支持德州市区、平原县、庆云县等龙头科技企业与科研机构组建技术创新联合体,建设创新研究中心,系统化推进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同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德州高校在县域设立分校,定向培养飞手、维修人员,并通过“人才补贴+住房保障”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加速应用场景拓展,激活县域市场需求。大力推广“低空+农业”在平原、武城等粮食主产区拓展植保无人机作业规模,同时在庆云、乐陵等其他区域开展“无人机+智慧灌溉”等应用。引导企业探索航空喷洒农药多用途发展,并对农民进行农业无人机的操作培训,拓展无人机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利用庆云、乐陵等地文旅资源,研发低空旅游、航空研学等业态,以“首飞补贴”的形式降低用户门槛,扩充县域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在物流配送方面鼓励开通无人机B2B、B2C配送航线,在德城、齐河、庆云等地打造低空快递物流先行区,探索在医疗、电商等领域的应用,建设类似于武城县域医共体的“空中快递员”运输医疗物资的空中巡检领域。空中巡检方面推动无人机在城市管理、应急管理、电力、交通等领域的空中巡检应用,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道路巡检、园区巡检、消防巡检等,创新构建“无人机巡视、部门联动”机制。

细化政策落地措施,加强区域协同联动。制定具体的政策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明确划分城区、县域及市直部门在低空经济发展中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政策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尤其在财政补贴方面,明确补贴的范围、标准和申请程序,同时建立市级低空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县之间空域划分、项目审核等工作。针对区域协同不足的问题,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沟通交流,建立相关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商讨低空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协同事项,根据各地区的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明确区域内的产业分工,避免县域内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同时鼓励德州市与周边地区的企业开展合作,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此外,还可与航空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合作,承接其部分零部件制造或配套服务业务,同时加强区域内低空飞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对空域、起降点、导航设施等资源实施共享,建立统一的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化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提高低空飞行的效率和安全性,形成“一县一域一特色、全县全域共发展”的全县域低空经济发展格局。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