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5年第10期

【调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思考

发布:2025/09/29 17:04  作者:何志荣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5年10月  阅读量:

[摘要]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党组织凝聚群众力量、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当前和今后长期坚持的战略方向,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要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坚持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原则,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加快推动土地流转进程,突出绿色生态优势,培育品牌优势,着力培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村级集体经济;乡村经济;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单位]  中共鹿寨县委党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这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明确了方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对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和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村级集体经济效益不佳,收入水平参差不齐。当前,我国各地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没有统一模式,没有太多可复制的经验,集体经济规模总体偏小,地区水平差距较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状况呈现出近城郊村优于远郊村、平原优于山区的特点。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不广。村级集体经济大部分以集体土地为载体修建鱼塘、仓库出租等,发展方式简单粗放,项目仅依靠租金收入。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目前的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大多由组织部门牵头,村“两委”的支书主任具体组织实施,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导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拉力过小,推力欠缺,整个工作动力不足。

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原因

受土地经营权属的严重制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土地分散到农户自主经营。特别是山区和丘陵地区,本来可利用土地就少,再把现有可耕土地分包到户经营后,留作村集体统一经营的土地更加稀少。加之林权制度改革,山林及林下土地也划归到村民和林场经营管护,导致个别村庄只有办公楼甚至无地建设固定活动场所。由于没有富余的集体土地,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受地理区位环境影响较大。据实地调查,县城、乡镇附近的村(社区)区位优势明显,集体经济实力较强,而远离城镇的山区村庄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可称之为“空壳”村。这些村庄位置偏僻、村落分散、信息闭塞、资源有限,加之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差,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起步难,村级集体经济运行不畅,甚至有些村兴办的集体经济只是昙花一现,难以为继,很难持续发展壮大。

县直单位整体合力未充分发挥。一些县级经济部门和涉农部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不足,认为村级组织在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都不具备发展集体经济的条件,加上有些干部没有实干担当精神,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流于表面,工作中出工不出力,仅靠组织部门“单枪匹马”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收到明显成效。

村级领导班子缺乏信心和动力。村党支部作为最基层的党组织,直接面对村民,尤其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利益冲突集中交织,村干部工作压力明显加重,加之没有编制,社会保障、职务升迁机会少,村干部普遍存在“守摊头”思想。同时,村干部队伍存在年龄偏高、文化水平偏低的现象,缺乏创新意识和敢抓敢干的魄力。

奖惩不对等的机制成为阻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大多用于村公益事业和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没有为村干部设立奖补。同时,上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责任制的层层加码,村干部在推进项目发展过程中,出现一点偏差就被问责,不仅得不到激励,搞不好反而还要受处分,导致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大多应付了之。

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坚持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原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干的事,要把握好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发展新型集体经济。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因此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立足各村优势,找准切入点,根据各村不同的基础条件、不同的资源,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探索各自不同的发展路子。

一是大力开发资源型。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对确无人耕种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立足于推进土地的“三权分置”,针对欠发达地区青壮年外出务工家中无劳力情况,有土地、山林、水库、石材等资源优势的村,要进行充分挖掘并整合利用,探索符合本村实际的经济运营方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资源的经济利用价值。村集体可采取土地流转、出租、转让资源的使用权,把闲置土地、山林、水库等资源作为股份,引入社会资金,以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二是创新发展创业型。针对资源较为匮乏而人口较多的村,可利用县域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兴办农副产品加工生产企业,或者兴办手工艺品生产加工企业,走市场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这种模式既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又可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

三是合理开发筑巢引凤型。地处城镇郊区的村,可结合其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捷、人口集聚的优势,创新发展二、三产业。兴建厂房、物流园、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通过招商引资引“凤”入“巢”。如柳州鹿寨县的大村村探索“党组织+村集体+企业”发展模式,借助广西中丹种猪繁育有限公司在种猪养殖领域的资源优势和技术实力,由村党总支部牵头,村级集体经济出资搭建标准养殖栏舍,公司负责猪苗、饲料、销售及技术人员驻场指导等一系列工作并承担主要市场风险,村合作社通过收取每头生猪2元/天的管理费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23年以来,大村村生态养猪场年出栏生猪达4000余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50万元。

四是着力开发产业带动型。发展乡村产业,一定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剥夺或者削弱农民的发展能力,这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根本遵循。要组织各类企业和社会服务型组织,把农民有序、合理地组织起来,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村级集体融资能力及资产运营效益,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实力。如柳州鹿寨县黄冕镇探索“村集体+基地”发展模式,发挥桑蚕产业示范区作用,先后在山脚、古赏、盘龙、旧街4个村新建标准化蚕房20间,既让群众养蚕增收,又可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6万元。同时注重桑蚕产业融合发展,利用集镇门面通过“电商平台+实体店”双向渠道销售蚕丝被,延伸桑蚕产业链条,提升黄冕丝韵蚕丝被品牌影响力。目前,黄冕蚕丝被畅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达100多万元。

加大对村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启动村级集体经济这台“大卡车”,避免因无“米”下锅而出现集体经济“空壳村”。

一是建立专项扶持机制,制订专项扶持政策。采取资金补助、项目支持、部门扶持、企业结对帮扶等措施,多途径整合发展资金,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发展。例如,可整合县农业农村、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和单位力量,要求其在职能和政策范围内将项目资金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倾斜,吸引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二是大力扶持集体企业、合作社。对村集体牵头招商引资落户到县内工业园区的企业,村集体帮助的致富能人、外出返乡创业人员兴办的企业,通过加大税收返还和奖补资金增加村集体收入。

三是高位谋划强推动。要在县级层面对集体经济工作进行统筹部署,优化政策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见效。

加快推动土地流转进程。一是深化土地流转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的基础,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使土地、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得到优化组合,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积极推进集约化经营。缺乏集体用地的村,村集体可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群众自愿出租、转让的前提下,鼓励村集体统一经营农户的土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增加集体和农户收入,实现集体和农户“双赢”。

三是探索开展村企联建增收经营。以村委会为主导,盘活各类集体土地资源,在具备一定土地规模或土地资源优势的村引入社会、企业资金,流转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村集体以土地经营权参股和分红,增加收入。

村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村看村,户看户,农村看干部。农村要发展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好班子和带头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党组织为民办事、开展公共管理的基础,要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能力,发挥其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导向作用。

一是选好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强化“双向”进出,从退伍军人、返乡青年、致富能手、高校选调生中挑选思想正、作风实、有一技之长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中。同时,以群众民主评议形式,让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村干部离开村领导班子,以保持村级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强化对村干部的培养。落实常态化、长效化的村干部专属培养途径,丰富培训内容,提高村干部在农业生产发展、企业管理、资产运作管理、股份合作经营、土地流转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使村干部掌握市场运作规律和程序,有能力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出点子、找措施,做好服务工作,提高引领能力。

三是强化主动发展意识。村级党组织要摈弃等、靠、要思想,积极、主动地到市场中找机遇、找路子,深入群众中察民情、问民计,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牵线搭桥、出谋划策。

四是健全机制,激发活力。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书记发展集体经济带头人作用,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列入村党组织书记“头雁计划”考核内容评判指标,同时设立奖励机制,对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贡献突出的村干部提升当年绩效待遇。

五是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防错纠错容错制度,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干部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主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总而言之,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我们应秉承差异化发展战略,突出绿色生态优势,培育品牌优势,着力培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而添砖加瓦。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