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在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大渡河如一条碧绿的丝带,蜿蜒穿过乐山市沙湾区的青山翠谷。这里,是文豪郭沫若的故乡,是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集聚地,更是大峨眉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近年来,沙湾区以“大文豪、大渡河、大峨眉”为战略支点,推动文化、生态与旅游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发展之路。
近日,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新高地”,将文旅融合上升为治蜀兴川的战略支点。乐山市委紧随其后,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要求以“文旅兴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沙湾区委九届九次全会则进一步细化路径,确立“133”发展思路:以沫若文化名城为核心,打造户外运动首选地、康养休闲旅居地、影视拍摄取景地三张新名片,推动农旅、工旅、文旅消费三区融合,构建全域旅游新矩阵。
俯瞰郭沫若故居
大文豪:
从历史符号到沉浸式体验
“沙湾的郭沫若,世界的影响力”,沫若文化作为沙湾乃至乐山最大的名人文化IP,是沙湾区文旅发展的核心底气。沙湾区正聚焦这一优势,不断拓展沫若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让这一文化瑰宝焕发时代光彩。
《当代县域经济》记者在现场看到,郭沫若故居由一座四进三井中式穿斗结构的平房和后花园组成,共有大小房间36间,集居室、商铺、家塾和园林于一体。
“我们一方面在加快推进郭沫若故居纪念馆的改造提升,优化展陈内容与形式,让故居成为展示沫若生平、传播沫若精神的重要窗口;另一方面又不断加强与国际郭研会、中国郭研会的合作联动,积极开展多层次文化交流活动,扩大沫若文化的国际国内影响力。”沙湾区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保留故居原貌的基础上,当地还通过戏剧演艺、数字展陈等方式让历史“活”起来。
其中,最新颖有趣的当属数字人“郭小沫”,只见它穿梭在故居内,通过AI技术为游客提供24小时智能导览,将郭沫若的生平故事与文学成就转化为可触可感的互动体验。与此同时,全新升级的数字化展陈则通过全息投影、VR还原等技术,让《女神》《屈原》等经典作品跃然眼前。
沫若戏剧文创园
沫若故居的砖瓦低语历史,而一街之隔的戏剧文创园正以童声与乐章续写新篇——当《女神》《屈原》的台词化作历史剧的光影,沫若文化便从泛黄的书页中苏醒,成为可聆听、可触摸的流动诗行。除此之外,沙湾区正全力推进郭沫若故居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同时不断拓展沫若文化的内涵外延,持续擦亮“沫若文化名城”名片,为文旅发展注入精神内核。
2024年,郭沫若故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年吸引研学团队超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仅“沫若戏剧周”就迎来观众1.2万人次,“看剧到沙湾”渐成新风尚,彰显出沫若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吸引力。
大渡河:
从工业遗存到影视基地引爆流量
在大渡河畔的沙湾区牛石镇,一片红砖墙建筑群在山水间静静矗立。它们曾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水电建设者的聚居地,见证了数万工人战天斗地的“三线”岁月;如今,这些闲置多年的“红房子”经改造重生,从承载集体记忆的工业遗迹,蜕变为融合红色研学、影视拍摄、文旅体验的新地标,在时代变迁中续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故事。
红房子一隅
记者来到这里时正值夏日雨后,红房子宛如一幅被雨水浸润的国画,烟雾笼罩。远处大渡河的流水声与蝉鸣交织,为这方天地增添了几分生机。
“我们保留了红房子的工业风貌,同时引入主题酒店、异域风情酒吧、旅拍换装街市,打造‘天上的街市’消费场景。”沙湾区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沙湾区近年来创新探索“分主体、分类别、分步骤”策略,大力盘活这片闲置资产,赋予其新生命力,聚焦发展“影视经济”与“研学经济”。电视剧《白色橄榄树》于2023年在此拍摄,吸引了大量粉丝和游客前来探访。今年,红房子影视基地与永利川厂旧址、核聚变博物馆等组成“三线记忆”文旅精品,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与峨影集团签署协议,共建“峨影集团红房子影视拍摄基地”,挂牌“象山影视城浙川东西协作外景拍摄基地”。
这里,早已成为大渡河文旅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当前,红房子已转型为业态多元、活力迸发的综合文旅体,通过陈列馆、微党课和情景剧延续“三线精神”与“水电文化”血脉,成为重要红色教育基地。同时,依托异国风情影视基地,吸引剧组拍摄并带动周边消费业态,形成独特影视产业生态圈。
在推动校地合作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方面,红房子于今年7月联动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暑期实践,为58名留守儿童及双职工子女开设融入“三线精神”主题的美育课程,产出作品200余件并举办展览;大学生志愿者绘制数百米“三线建设”主题墙绘,拍摄的旅游短视频获超10万播放量,采集老党员口述史,联合社区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调研影视基地潜力,实现文化传承、教育服务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大渡河边的红房子
大峨眉:
从山岳景观到全域旅游枢纽
记者来到沙湾区轸溪镇云水寨时,黛色山峦已被夏日雨雾织成半透明的纱幔,青石寨墙在雨帘中若隐若现,檐角垂落的雨珠串成晶亮的珠帘。山溪裹挟着暑气奔涌而下,在青石板上撞出碎玉般的声响,溅起的水雾与山岚交融,别有一番风情。
这里正是焕发新生的“三峨第一寨”,作为乐山文旅发展的重要节点,云水寨与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核心景区共同构成大峨眉“一域两圈”战略中的关键部分。2024年底,引进云水寨农文旅项目,将其打造成集民宿、露营、非遗体验于一体的综合体。今年7月,随着步行道、游客中心等配套设施竣工,云水寨正式“开寨迎客”,首月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
“我们通过‘有事来协商’平台,解决了运营模式、业态布局等难题。”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古寨内如今不仅有非遗草龙制作、豆花宴体验等民俗活动,还与一线天戏水、梯田观光等生态场景相融合,形成了“赏花—戏水—露营”特色旅游环线。
云水寨民宿的观景阳台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云水寨项目一期占地面积约300亩,总投资3000万元,以自然生态为基底,融合了集特色民宿与多元化露营体验为一体的露营地,其采用了川西民居和现代风结合的建筑理念,构建了一站式度假胜地。
云水寨在提供设施完备的露营平台、酒店式帐篷以及多样化的露营装备租赁服务的基础上,策划篝火晚会、单身派对、星空露天电影、露营音乐节、农产品购物节等多元化创意主题活动,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与此同时,推进文旅与农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建设“文旅+农业”观光体验区,开发亲子研学旅游线路,丰富产品业态,并持续投入资金用于自然生态保护,确保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从沫若文化的薪火相传到山水资源的创新赋能,从影视业态的加速崛起到全域旅游的协同推进,沙湾用实干与创新凝聚动能,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生动实践,书写着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篇章。(乐山市沙湾区发展改革局供图)
关注官网微信